
北京控煙立法十年成效顯著
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馬丁·泰勒(Martin Taylor)日前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近幾年,中國全面無煙立法政策進展趨緩。從某種程度上,中國控煙的社會觀念改變快於立法進程,這是值得欣喜也應該反思的一面。
之所以地方在推進無煙立法時長期持審慎態度,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對於如「無煙立法能否達成社會共識」、「立法帶來的經濟和社會收益能否超過實施立法本身所造成的經濟成本」、「是否應該等待全國性的立法落地再推行」等關鍵問題,存在多方利益博弈且缺少實證性數據。
北京是國內首批出台全面符合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標準的地方性控煙法規的城市之一。在近日舉辦的2025無煙城市建設北京國際論壇期間,北京發布的最新控煙證據顯示,對於地方而言,全面無煙立法的好處見諸社會經濟的各個方面。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劉曉峰介紹說,今年是《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實施十週年,相關健康指標和健康效應成效顯著。2025年,北京市15歲及以上成人吸煙率為19.2%,較2015年《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實施時累計下降4.2個百分點。各類室內公共場所二手煙暴露率與《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實施前相比均有改善,酒吧等娛樂場所和餐館下降幅度最大。成人戒煙率增長近一倍。
與此同時,劉曉峰表示,《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實施10年進一步增強了人群健康保護效應,共避免了近50萬人因急性心肌梗死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兒童哮喘的住院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