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日以上的道—瓊斯指數運動造成方向淨改變的幅度大於指數價格本身的3%時,則稱之為「上升浪」或「下降浪」。當後續上升浪突破前一高點,且後續下降浪終止於前一低點之上時,則表示價格處於上升趨勢中。當道—瓊斯工業指數和鐵路指數同時處於上升趨勢時,則可確定整個市場處於上升趨勢中。反之,則整個市場處於下跌趨勢中。道—瓊斯工業指數和鐵路指數的相互確認並不需要發生於同一個交易日。(在此沒有高點與低點的規模限定,給具體應用帶來了困難)
道氏「趨勢判定」定理對投資家的啟發之處,並不單純存在於其定義本身,更重要的是其中所反映的道氏的思想方法。在道氏的上述定理中,可以觀察到以下原則:
一、客觀化原則。道氏在一百年前所提出的上述定理,已表現出盡量達到客觀化的趨向。當然,道氏「趨勢判定」定理,並未達到百分之百客觀化的結果。道氏對於「浪」的定義是客觀化的。對於「浪」的比較方法是客觀化的,但是對於「高點」和「低點」的定義並未達到完全客觀化。因此歷史上對道氏的趨勢判定點一直存有爭議。但是道氏在一百年之前達到的這種近似客觀化的研究成果,這是難能可貴的。
二、兩要素化原則。道氏在「趨勢判定」定理中,把趨勢分解為兩個基本要素,即:上升浪與下降浪。通過對兩要素的相互轉化關係進行比較,達到對趨勢本質的理解。道氏的這種兩要素化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只有能夠將一個事情分解為兩個基本要素,才可能真正理解事情的本質。但是相當多的投資研究方法都違背了這一重要的科學的思維方法。例如用趨勢線定義趨勢的方法。從表面上看,無論是高點或低點定義趨勢,似乎趨勢線定義法與道氏「趨勢判定」定理是相同的。實質上,由於趨勢線定義法是只考慮了一個要素,而非兩要素,因此與道氏定義方法有本質上的區別。
三、相互驗證原則。道氏始終堅持相互驗證原則。相互驗證原則,是指相互之間具有內在制約的事物之間的關係變化相互驗證,如道氏提出的道氏工業指數(代表生產部門)與道氏運輸指數(代表流通部門),由於其內在相互制約機制對整個國民經濟具有重大影響,因此是道氏關注的重點之一。很多投資人沒有正確地理解相互驗證原則,因此錯誤地使用驗證原則,這是非常常見的現象。
綜上所述,道氏「趨勢判定」定理中體現的「客觀化原則」、「兩要素化原則」及「相互驗證原則」是投資家研究開發具有合適個人特點的趨勢定義方法(或其他投資分析方法)時具有重要意義的指導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