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投票前成功「策反」在野黨 高市早苗當日本首相又「穩」了?
本月4日,前經濟安保大臣高市早苗勝選自民黨總裁。根據日本憲法,執政黨總裁還需通過首相指名選舉才能出任日本首相。原本15日為最初的首相指名選舉日期,但鑑於彼時公明黨退出執政聯盟,震動日本朝野,首相指名選舉的日期一再延後。
根據選舉規則,日本首相指名選舉在國會眾參兩院進行,在第一輪投票中得票過半者(233席)即可直接勝出,若無人獲得過半票數,那麼得票數居前兩位者將進入第二輪投票,屆時得票多者獲勝。
就目前各黨派在眾議院的席位数來看,執政黨自民黨議席數為196席,公明黨議席數為24席,立憲民主黨議席數為148席,日本維新會議席數為35席,國民民主黨議席數為27席。原本,自民黨與公明黨組建的執政聯盟(220席)距離實現「過半」(233席)的目標,缺口僅為14票。4日勝選後,高市及其所在的自民黨第一時間「拉攏」在野黨,與自民黨立場較為接近的國民民主黨被視為首選。據日媒報導,高市勝選後立即與國民民主黨黨首玉木雄一郎寒暄,以期獲得後者在首相指名選舉中的助力。
不過,一切都在10日發生了巨變。當天執政聯盟的公明黨黨首齊藤鐵夫向高市傳達了「脫離執政聯盟框架」的方針意向。此舉不僅意味著主導日本政壇26年之久的「自公聯盟」瓦解,同時也使得高市問鼎首相之路變數陡增。失去了公明黨的24票,意味著自民黨「過半數」至少需要48票。
根據公開信息梳理,切斷「黑金醜聞」、審慎處理歷史問題、改善外國人政策,是公明黨在與高市會晤中提出的三點要求。但雙方在政治獻金方面分歧巨大。公明黨提出了徹底查清真相的要求,還提議把企業與團體政治捐款的接收方嚴格限定為黨總部、都道府縣支部聯合會、國會議員擔任負責人的政黨支部,但均未得到自民黨方面的回應。
執政聯盟的瓦解彷彿給在野黨注入了強心劑。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率先提議,推舉國民民主黨代表玉木雄一郎作為在野黨統一候選人。立憲民主黨黨首野田佳彥甚至稱「現在是改變歷史、千載難逢的時機」,因此加緊與維新會等其他在野勢力的斡旋。與此同時,玉木也在各種場合高調露臉,呼籲各在野黨「團結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