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enAI萬億豪賭閉環生態
OpenAI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資本規模,構建一個圍繞自身的「AI閉環經濟」。繼聯手甲骨文、輝達(英偉達)、AMD等科技巨頭後,這家AI獨角獸近日再次拋出重磅消息:與博通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出總容量達10吉瓦(GW)的定制晶片。
據行業估算,OpenAI預支未來已撬動了萬億美元的基建支持,覆蓋算力、雲服務等多個關鍵領域,但其野心或許不止於此。上週OpenAI執行長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在訪談中表示,基礎設施領域的巨額投資是公司層面的一次戰略豪賭,他暗示更多交易正在醞釀中。
不過,「供應商向客戶投資,客戶再購買產品」,這樣的閉環到底是引領技術革命還是淪為泡沫?業界有質疑也有肯定。天使投資人、資深人工智慧專家郭濤認為,最終成敗的關鍵,在於OpenAI能否持續輸出顛覆性創新成果。
看向中國國內,廠商應該跟進這一路徑嗎?10月15日,商湯宣布與寒武紀達成戰略合作,推進軟硬體的聯合優化,這或許是一個開始。不過,大模型生態社群OpenCSG(開放傳神)創始人陳冉認為,中國不能簡單複製OpenAI的閉環路線,而是應構建開放式生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