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9月29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保羅·阿特金斯宣布,計劃推行更加寬鬆的監管政策,並推進特朗普時期提出的提案,允許上市公司改為每半年披露財務報告,而非每90天一次。此舉標誌著美國金融監管從過去的嚴格監督轉向更加靈活、適應市場變化的「輕觸式」監管模式,尤其是在與加密行業的獨特需求相契合的背景下。
一、監管思路的轉型:SEC的「最小有效劑量」原則
SEC的政策變化代表了其從拜登政府時期的嚴格監管到阿特金斯提出的「最小有效劑量」監管的重大轉型。阿特金斯批評前任主席加里·根斯勒推行的「激進監管」政策,並提出,監管應在保護投資者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促進企業發展。他強調,市場應根據公司規模、行業特點及投資者需求來決定財報的發布頻率,而非由政府強制規定。這監管理念不僅僅針對傳統企業,也涵蓋了加密市場,表明SEC已逐步接受這種靈活性較大的監管方式。
二、加密業務的特殊性:技術驅動與全球性
與傳統企業不同,加密資產市場的快速發展和技術特性使得其信息披露需求存在顯著差異。加密項目的核心在於鏈上實時數據(如交易量、活躍地址等),並依靠去中心化的社區治理來推動決策。傳統的季度財報無法準確反映加密項目在技術發展和市場反饋中的快速變化。更重要的是,加密市場24/7全天候運作,價格波動性遠高於傳統資產。因此,傳統的財務報表披露方式很難跟上這些新興項目的節奏。
三、半年報制度的優勢:提升信息質量與降低成本
如果SEC的提案得以實施,允許企業自主選擇信息披露的頻率,這對加密行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利好。首先,企業不再需要在季度報告的壓力下匆忙發布財報,反而可以在關鍵技術或市場進展時進行更深入的披露,確保信息的質量。其次,取消季度報告有助於減少合規成本,尤其是對於那些仍處於初創階段的加密企業來說,減少報告頻率能節省大量的法律、審計和人力資源,集中精力推動長期戰略。
此外,半年報制度更符合加密項目的技術開發週期,避免了按季度計劃報告可能導致的技術迭代滯後。加密項目的更新週期極快,半年一次的報告頻率能夠更準確地反映項目的技術進展,而不是僅僅關注短期的財務數據。
四、投資者保護:平衡知情權與透明度
儘管取消季度報告可能會減少一些信息披露的頻率,但這並不等於降低透明度。加密項目往往通過鏈上數據提供實時的業務指標,這些數據往往比傳統的財務報表更能反映項目的健康狀況。同時,區塊鏈技術本身的透明性可以確保信息的公開和不可篡改,進一步增強信息披露的可信度。
然而,對於中小投資者而言,信息不對稱依然是一個問題。機構投資者通常具備持續追蹤公司動態的資源,而普通投資者則主要依賴公開財報。如何在減少報告頻率的同時保證所有投資者的知情權,是SEC需要平衡的重要課題。
五、全球影響:美國監管轉向的溢出效應
SEC的這一變革不僅僅影響美國市場,它可能會對全球的金融監管框架產生深遠影響。如果美國能夠通過更加靈活的披露要求吸引更多的加密企業和投資者,其他金融中心可能需要重新評估自己的監管政策,以保持競爭力。阿特金斯已經明確表示,他對歐盟的某些監管政策(如《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指令》)持批評態度,認為這些強制性要求可能會增加企業成本,最終由美國投資者承擔。
結語:監管適應市場變革
SEC的提案反映了加密業務發展與傳統金融市場之間的根本差異。這不僅是一項關於信息披露頻率的政策變動,更是金融監管逐步適應技術驅動的新興市場的一部分。區塊鏈技術的透明性和去中心化特點,或許為未來金融信息披露提供了新的標準。監管的「拇指」逐漸移開,正是為了讓市場和技術的創新能夠在更加靈活和公平的環境中蓬勃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