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9月初,美國經濟數據顯示出多重不確定性,令市場廣泛關注。近期公佈的非農就業報告(NFP)再次凸顯了勞動力市場的持續疲軟,儘管股市一度創下歷史新高,隨後卻出現了顯著回調,反映出投資者對經濟前景的擔憂。同時,金價突破3600美元/盎司,而全球長期債券收益率則呈現上升趨勢,特別是3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勞動力市場的疲軟與債券市場的拋售相互交織,共同揭示了宏觀經濟的複雜局面。本文將對這些現象進行分析,並探討其潛在影響。
美國勞動力市場:持續放緩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BLS)的數據,2025年8月美國非農就業增長僅為2.2萬個職位,遠低於市場預期的7.5萬個。這一數據表明,儘管經濟整體增長,勞動力市場卻持續表現疲軟。失業率也小幅上升至4.3%,為近四年來的新高。更重要的是,過去幾個月的就業增速不斷放緩,2024年初以來,月均新增非農崗位已從20萬個降至不足10萬個,且修訂數據顯示6月就業人數實際下降了1.3萬個。
此外,JOLTS(職位空缺與勞動力流動調查)數據顯示,7月職位空缺降至718.1萬個,為2024年9月以來最低水平,這也反映了勞動力市場的弱勢。ADP報告同樣顯示,8月私人部門新增就業崗位僅為5.4萬個,遠低於預期的6.5萬個。
這些數據揭示了一個結構性問題:儘管醫療保健和服務業的就業有所增長,但製造業、零售和建築業則面臨較大就業流失。整體來看,勞動力市場的需求嚴重不足,且這與長期趨勢一致,暗示美國勞動力市場的韌性可能遠不如之前預期。
全球債券市場:收益率上升的多重壓力
與美國勞動力市場的疲軟相對的是全球債券市場的拋售,特別是長期國債的收益率上升。這一現象並非單一原因所致,而是受到技術、財政和通脹預期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例如,美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接近5%,而歐洲和日本的長期債券收益率也同步上升。
首先,荷蘭養老金改革是一個重要因素。荷蘭自2025年起將養老金制度從固定收益模式轉向固定繳款模式,這意味著養老金基金不再需要大量購買長期債券,從而導致了債券需求減少,推動了收益率上升。這一變化不僅影響荷蘭,也可能波及整個歐元區。德國30年期債券收益率因此升至2011年以來的最高點。
其次,全球財政赤字加劇了債券市場的壓力。英國的財政赤字已超過GDP的5%,其30年期國債(gilt)收益率升至199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法國的財政赤字也在持續擴大,預計2025年將達到GDP的5.6%-5.8%。這使得歐洲的債券市場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
再者,通脹預期加劇了債券市場的緊張局勢。美國的通脹率保持在3%左右,7月的核心PCE通脹率達到2.9%,遠高於美聯儲的目標。與此同時,日本的通脹壓力也加大,儘管7月CPI回落至3.1%,但仍然高於日本央行的2%目標。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加劇,工資上漲壓力明顯。
市場反應與政策展望
美國勞動力市場的疲軟與全球債券收益率的上升共同引發了市場的劇烈波動。金價在避險需求的推動下飆升至3600美元/盎司,美元指數則下跌至16個月來的低點。股市的反應也較為複雜,標普500指數初期上漲,但很快回調,反映出市場對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
對於美聯儲而言,最新的經濟數據強化了降息預期。預計美聯儲將在9月會議上降息50個基點,並可能在未來幾個月進一步採取寬鬆政策。此外,CPI數據將成為關鍵,如果低於預期,可能會推動更大幅度的降息。
結論
美國勞動市場的疲軟和全球債券收益率的上升揭示了當前宏觀經濟的複雜性。需求不足和結構性問題在美國勞動力市場中顯現,而全球債券市場的壓力則源於多重因素的疊加。隨著經濟周期的變化,債券市場的風險溢價不斷上升,而勞動力市場的持續弱化可能對消費者支出產生負面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政策干預顯得尤為重要,央行的寬鬆政策或許能為經濟軟著陸提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