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9月17日,美聯儲正式宣布下調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25個基點至4.00%-4.25%,標誌著自2024年底以來的首次降息。這不僅意味著貨幣政策從緊縮轉向寬鬆,更成為市場新的關注焦點。雖然此次行動市場早有預期,但背後的邏輯卻引發了更深層次的討論:美國經濟放緩跡象逐步顯現,就業市場趨弱,失業率升至4.3%;與此同時,通脹雖有所回落,卻依然高於長期2%的目標。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強調,這一降息更多是「風險管理」的措施,目的是在就業和物價之間尋找平衡,而非表明經濟已進入衰退。
從最新的經濟預測來看,美聯儲成員大多預計未來一年還將有兩次25個基點的降息,利率到2025年底或將降至3.50%-3.75%。這顯示出決策層對經濟增長保持一定信心,預計2025年GDP增速可達1.6%,高於此前的預估。然而,政治環境、國際局勢和潛在的通脹反彈依然可能成為不確定因素。
對投資者來說,這一輪降息是極為關鍵的轉折點。回顧過去25年,美聯儲每一次政策轉變幾乎都與市場走勢緊密相關。從金融危機時期的零利率,到疫情期間的流動性釋放,再到後續的加息與緊縮,政策的每次擺動都深刻影響了股市、債市及大宗商品價格。如今降息重新開啟,意味著資金成本下降,資產估值有望再度抬升。
從歷史經驗來看,非衰退環境下的降息往往是股市的催化劑。摩根大通數據顯示,自1980年以來,當S&P 500指數接近歷史高點時開啟降息周期,隨後一年內的平均漲幅接近15%。而就在降息當天,S&P 500已逼近歷史新高,幾乎完全符合這一模式。LPL Financial的研究也表明,首次降息後的12個月裡,市場獲得正回報的概率接近70%,儘管短期表現可能平淡甚至小幅回調,但中長期的向上趨勢更為顯著。
具體來看,未來幾個時間節點值得關注:10月中旬市場或處於震盪整理,年底前有七成概率迎來3%-5%的上漲,而到2026年,指數大概率仍能延續升勢。這種走勢和1990年代科技牛市的「熔升」特徵頗為相似:低通脹、技術創新與強勁盈利疊加,驅動股市不斷創新高。
除了股市,降息還可能帶來美元走弱。近期美元指數已有回落跡象,而這為黃金、白銀及比特幣等資產提供了新的上行動力。黃金年內已上漲逾三成,多家機構預測未來或突破4000美元/盎司,比特幣作為「數位黃金」,在美元走弱周期中同樣具備強勁的表現空間。
當然,風險不容忽視。市場高估值、潛在經濟衰退、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都可能帶來階段性回調。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最佳策略並非盲目追高,而是做好倉位管理,保留一定現金流,適度配置避險資產如黃金與比特幣,同時利用分散化投資降低波動風險。
總結來看,美聯儲重啟降息無疑釋放出重要信號:貨幣環境將再次寬鬆,全球流動性回暖,熔升行情大概率延續。但與此同時,市場並非無風險,如何在機會與陷阱之間找到平衡,才是投資者真正需要思考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