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 MCP 與 A2A 協議之後,谷歌再度拋出重磅方案——Agent Payments Protocol(AP2),意在為 AI Agent 打通最後一公里:支付能力。表面上看,這讓 AI Agent 的自主執行力更進一步,但也讓人感到些許無奈——它依舊更多屬於 Web2 體系,和 Web3AI 的關聯有限。
要理解 AP2,先看它補的“缺口”。MCP 協議讓 AI Agent 能夠連接外部數據和工具,A2A 解決了多 Agent 協作問題,而 AP2 則提供了價值交換的能力。假設 AI Agent 已經幫你訂好機票、酒店與租車,但最終沒法付款,整個鏈條就失去了意義。AP2 的出現正是為此補齊閉環。
在技術層面,AP2 的亮點是“Mandates(授權書)”機制,包括實時授權與委託授權。前者需要用戶即時確認,後者則基於預設條件自動執行,比如“iPhone 17 跌破 5000 元時立刻下單”。這些規則會通過可驗證憑證(VCs)簽署為防篡改的數字合同,確保過程安全、可審計。更值得關注的是,谷歌還聯合 Coinbase 與以太坊基金會開發了 “A2A x402” 擴展,使 AI Agent 能直接處理穩定幣、ETH 等加密資產,實現與 Web3 支付生態的對接。
然而,AP2 真正的魅力並不在單點技術,而在於 MCP+A2A+AP2 的組合。它讓 AI Agent 從分析到執行再到支付形成完整鏈路,開啟了更多可能場景:7*24 小時的智能投資交易、自動化企業採購、甚至 Agent-to-Agent 的經濟協作。谷歌也沒有單打獨鬥,而是聯合了 60 多家生態夥伴,其中不乏 MetaMask、Sui 等加密巨頭,釋放出更宏大的想像空間。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 Web3AI 沒機會了?其實不然。AP2 更多是傳統授權框架的升級,而 Web3AI 走的是去中心化資產託管、鏈上驗證、自主交易(DeFAI)、鏈上身分與聲譽系統乃至 DAO 治理等路線,目標是更徹底的自主化與抗審查性。兩者的關係或許不是競爭,而是互補:當用戶在 Web2 場景中逐漸習慣 AI Agent 支付,他們也會更容易接受 Web3AI 的原生資產管理與創新應用。
換句話說,谷歌為 AI Agent 填上了支付的拼圖,但留給 Web3AI 的舞台依舊廣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