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TR股價背離比特幣:折讓機遇還是槓桿陷阱?

  • 2025-09-17

 

在比特幣突破12.4萬美元、創下歷史新高的背景下,MicroStrategy(MSTR)卻未能同步受益,股價從543美元高點一路回落至325美元,跌幅超過40%。這一「王者漲、跟班跌」的背離,凸顯了原生加密資產與策略股在估值邏輯上的差異,也讓市場分歧愈發尖銳。

看多者認為,MSTR的比特幣持倉被市場嚴重低估。按照其披露的18.5萬枚比特幣計算,每股對應價值超過650美元,而現價僅325美元,存在近50%的折讓空間。但看空者則聚焦於高槓桿和質押風險。MSTR負債超38億美元,其中大部分為浮動利率融資,在高利率環境下利息負擔沉重;更糟的是,40%的比特幣已被質押,一旦價格劇烈波動,可能觸發平倉,形成「被動拋售—股價暴跌」的惡性循環。

與此同時,比特幣現貨ETF的普及削弱了MSTR的替代地位。ETF不僅能直接追蹤比特幣,還規避了公司槓桿和管理風險,資金流入顯著分流了MSTR的市場需求。成交數據顯示,ETF的流動性遠超MSTR,其邊緣化趨勢日益明顯。

究其根本,MSTR股價難以跟上比特幣漲幅,原因在於資產屬性、風險敞口與市場定位的差異。比特幣價格直接反映全球共識,而MSTR作為「中介化資產」,其估值還要承受債務成本、公司治理等額外變數的稀釋;在上漲時往往跑輸,在下跌時則因槓桿效應放大虧損,呈現「漲少跌多」的不對稱格局。

對於投資者而言,MSTR既可能是價值窪地,也可能是風險陷阱。保護性看跌期權、備兌認購和價差組合等衍生品策略,成為應對其高波動性的主要手段。這一案例的啟示在於:任何被中介化的金融資產,都會因槓桿、流動性和替代工具的成熟度而與原生價值產生偏離。折讓,既可能是機會,也可能是風險的折價。

最終,MSTR或難以取代比特幣在市場中的「領漲者」地位,它更可能只是部分投資者的補充工具。而這場估值博弈,折射出的正是加密資產金融化過程中的長期張力。

Go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