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億美元的虛假繁榮?Figure與DefiLlama的「RWA數據造假」之爭

  • 2025-09-15

 

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領域,總鎖倉量(TVL)不僅是衡量協議規模的重要指標,也是用戶信任的象徵。然而,近期 Figure 與 DefiLlama 圍繞 120 億美元 RWA(真實世界資產)數據的爭論,卻讓這組數據的公信力陷入危機。

9 月 10 日,Figure 聯合創始人 Mike Cagney 在 X 平臺公開指責 DefiLlama,以「社交平臺粉絲數不足」為由,拒絕展示 Figure 在 Provenance 鏈上的 TVL。他堅稱公司房屋淨值信貸產品(HELOCs)已上線 CoinGecko,並指責 DefiLlama 的數據審查不透明。這一言論引發熱議,輿情一度倒向 Figure。

然而,9 月 13 日,DefiLlama 聯合創始人 0xngmi 發佈長文《The Problem in RWA Metrics》,直指 Figure 所宣稱的 120 億美元資產存在重大疑點:鏈上可驗證資產僅數百萬美元,遠低於官方數據;Figure 發行的穩定幣 YLDS 總量不足以支撐龐大交易規模;大量轉賬並非持有人親自發起,而是疑似「數據庫映射」;更嚴重的是,大部分貸款與還款流程仍停留在法幣體系,鏈上幾乎無可追溯痕跡。

這一調查結果迅速扭轉了輿論。鏈上分析師 ZachXBT 直言 Figure 企圖用不可驗證的數據施壓,Coinbase 董事成員 Conor Grogan 更批評部分機構在未獨立核實的情況下替 Figure 說話,嚴重損害行業公信力。與此同時,也有聲音建議 DefiLlama 引入「活躍 TVL」指標,以衡量資金實際流動性,避免「虛假繁榮」。

這場風波的本質,是鏈上原教旨主義與鏈下映射邏輯的碰撞。DefiLlama 堅持所有數據必須鏈上可驗證,而 Figure 的模式更多依賴傳統金融體系,鏈上部分更像是後臺記錄。這意味著,所謂的 120 億美元,如果缺乏鏈上證明,便難以在 DeFi 社區立足。

信任,是區塊鏈世界最昂貴的資產。若行業無法建立統一的驗證標準,虛擬化的 TVL 將不斷膨脹,成為未來市場信心的隱患。這場 Figure 與 DefiLlama 的衝突,也許只是揭開了冰山一角。

Go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