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效應明顯
從基金管理人的在管ETF規模來看,頭部效應明顯。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25日,共有14家公募旗下ETF規模超千億元,其中華夏基金ETF規模高達8587.87億元,領先其餘機構。
易方達基金、華泰柏瑞基金、南方基金則緊隨其後,ETF規模分別為7957.01億元、5640.99億元、3478.07億元,前四名公募在管ETF規模合計達2.57萬億元,佔全市場一半規模。另外,還有嘉實基金、廣發基金、富國基金、博時基金、國泰基金的ETF在管規模超2000億元,華寶、華安、海富通、銀華、匯添富5家公募的ETF規模也超千億元。
部分頭部公募也在近期發文提及旗下ETF規模創下新高。例如,鵬華基金表示,旗下覆蓋寬基、增強策略、行業主題及創新債券「科創ETF投資工具箱」總規模突破260億元。展望未來,隨著科創板制度持續優化、上市企業質量不斷提升、投資者對科創主題認知深化,科創ETF市場仍將保持蓬勃生機。
近日,博時基金也發文表示,旗下5只債券ETF總規模突破千億元,其中可轉債ETF規模超570億元,另還有多隻債券ETF規模頻頻突破百億元,為投資者提供了多樣化的債券指數投資工具。
整體來看,截至8月25日,全市場共有7只ETF的規模超千億元,其中華泰柏瑞滬深300ETF以高達4182.8億元的規模領先其餘產品。易方達、華夏旗下的滬深300ETF規模超2000億元,分別為2968.65億元、2191.06億元。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認為,ETF規模突破5萬億元後,頭部基金公司優勢將更加明顯。同時,隨著市場規模擴大,基金管理人可能加大產品創新力度,推出更多細分主題ETF,競爭將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