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一個指數是否值得投資,首先要看該指數代表的投資風格是否符合自身的風險偏好;其次,觀察該指數的估值水平是否合理;最後,選擇跟蹤誤差小或存在超額收益的增強型指數基金。
滬深300指數以股票的規模和流動性作為選樣的兩個核心標準,從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選出前300隻股票組成的一籃子組合。
那和上證50和深圳100有什麼區別呢?
上證50和深圳100僅分別選擇上海證券交易所或深圳證券交易所的50隻和100隻股票,而滬深300則涵蓋兩個市場的股票,更能代表全市場的優秀公司。
如果僅選擇上海或深圳的股票,其實很難全面反映整個市場的情況。因此,買滬深300就相當於買入全市場前300家最優秀公司的股票。
滬深300市值前18名的股票名單
如果你只買上證50,就無法買入美的集團、格力電器、萬科這些優秀公司。
也就是說,滬深300相比中證500而言會更加穩健。因為中證500是在剔除滬深300指數後,選出總市值排名靠前的500隻股票組成,即市值相對較小的一籃子組合。
這一點可以從兩個指數的波動率看出來。滬深300在1-3年的波動率明顯小於中證500的波動率,2011-2015年間滬深300的波動率約為20%,而中證500則為30%。但更大的波動率也意味著更高的收益空間,這就是兩個指數的根本區別。
總的來說,滬深300覆蓋的是大盤股,更全面穩健,適合穩健型投資者;而中證500主要覆蓋滬深中小盤股,更具成長性,更適合激進型投資者。
從估值來看,中證500目前已進入歷史低估階段,而滬深300僅處於相對低估階段。
也就是說,中證500距離歷史最低估值位置已非常接近,而滬深300和上證50還有一定距離。從這個角度看,中證500更具投資的安全邊際,未來可能取得更高的投資收益。因為市場是否繼續走熊無人能知,而估值低相對更安全。
此外,從滬深300和中證500過去10年的年收益情況來看,中證500的累積收益明顯更高,但滬深300則明顯更為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