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鏈、公有鏈和聯盟鏈有何區別?

  • 2025-07-11

 

公有區塊鏈

如果您最近使用過加密貨幣,就很可能已經與公有鏈進行了交互。這種類型的區塊鏈涵蓋了當今存在的絕大多數分散式賬本。我們之所以將它們稱為「公開」,是因為任何人都可以查看所發生的交易,並且只需下載必要的軟體即可加入。

我們也經常在公共場合使用「准入限制」一詞。沒有監管方可以阻止參與,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共識機制(例如,通過挖礦或權益質押)。由於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加入,且能夠按照達成共識所扮演的角色而受到獎勵,因此,我們期望在公有鏈網路上可以看到高度分散式的拓撲結構。
同樣,我們希望公有區塊鏈比私有鏈(或半私有)更具備防審計性。由於任何人都可以加入網路,因此該協議必須包含某些機制,以防止惡意行為者匿名獲得優勢。

但是,公有鏈在安全性和性能方面也進行了權衡。公有鏈上的許多伺服器遇到了擴展瓶頸,吞吐量相對較弱。此外,將變更推送到網路又維持網路不分裂,可能是一項挑戰,因為所有參與者同時同意某項提議的可能性比較小。

私有區塊鏈

與公有區塊鏈的無准入限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私有區塊鏈建立了准入規則,規定誰可以查看和寫入區塊鏈(它們是需要經過許可的環境)。私有鏈也不是去中心化系統,因為在控制方面有明確的層次結構。但是,它們是分散式的,許多節點仍在其電腦上維護區塊鏈的副本。
私有鏈更適合企業維護,因為企業希望在不要外部網路訪問的情況下,能夠享受區塊鏈帶來的優勢。

在某些私有鏈中,具備安全模型的背景下,工作量證明是多餘的。但是,事實證明對於開放環境而言,工作量證明又是必需的。在私有區塊鏈中,不使用PoW並不會造成很嚴重的威脅,因為每個參與者的身份都是已知的,是手動進行管理的。
在這種情況下,一種更有效的演算法是使用指定的驗證程式,這些驗證程式是為執行交易驗證而選擇承擔某些功能的節點。一般而言,這其中包括必須在每個區塊上簽名的節點。如果節點具有惡意行為,則可以迅速發現並從網路中刪除。有了區塊鏈這種自上而下的控制,整個系統的協同就容易多了。

聯盟區塊鏈

聯盟區塊鏈是介於公有鏈和私有鏈之間的,結合了兩者的特徵要素。在共識方面,我們可以觀察到聯盟鏈與私有鏈和公有鏈最顯著的差異。聯盟鏈將少數同等權力的參與方視為驗證者,而不是像公有鏈那樣開放的系統,讓任何人都可以驗證區塊,也不是像私有鏈那樣,通過一個封閉的系統,只允許某一個實體來任命區塊的生產者。

從這裡開始,系統規則的制定非常靈活:鏈的可見性可以限制於驗證者、授權人員或所有人都可以看到。只要與驗證者達成共識,就可以輕鬆的進行修改。至於區塊鏈的功能,如果這些參與者都能夠按照預設門檻誠實行事,則系統不會發生任何問題。
在同一行業中營運的多個組織,且需要共同的基礎設施進行交易或中繼資訊的環境中,聯盟鏈將是最佳的選擇。加入這種聯盟鏈對組織也是十分有好處的,因為這將使他們能夠與其他參與者分享對行業的見解。

哪種類型的區塊鏈更有優勢?

從本質上講,公有、私有和聯盟鏈並不矛盾,它們只是使用了不同的技術:

精心設計的公有鏈在防審計性方面往往更具優勢,但代價是速度和吞吐量較低。這些是對交易結算(或智能合約)提供安全性保證的最佳選擇。
私有鏈可以優先考慮系統的速度,因為它無需像公共區塊鏈那樣擔心核心故障。理想情況下,將私有鏈部署在個人或組織可控且資訊保密的情況下。
聯盟鏈可減輕私有鏈中交易對手的風險(通過消除集中控制),並且較少的節點數通常可使它們能夠比公共鏈更有效率的運行。聯盟鏈適合於彼此之間需要相互溝通的單位組織。

總結

對於從事各類活動的個人和企業來說,存在大量的區塊鏈選擇。即使在公有鏈、私有鏈和聯盟鏈中,根據複雜性的不同,也會出現許多不同的用戶體驗。根據實際使用情況,用戶可以選擇最適合實現自己目標的產品。

Go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