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美國通脹或在未來1—2個月迎來上行拐點
中金公司發現關稅其實已經導致美國通脹局部反彈,但季節調整方法缺陷低估過去2個月通脹近20bp,CPI讀數尚未反映通脹反彈的真實情況。預測CPI環比或在未來1—2個月確認上行拐點,最快在8月12日驗證。CPI同比上行周期或持續一年左右,可使用投入產出表估測通脹上升幅度。美國通脹進入上行周期,可能干擾美聯儲降息節奏,讓全球資產迎來新變數。
中金研究
我們發現關稅其實已經導致美國通脹局部反彈,但季節調整方法缺陷低估過去2個月通脹近20bp,CPI讀數尚未反映通脹反彈的真實情況。我們預測CPI環比或在未來1-2個月確認上行拐點,最快在8月12日驗證。CPI同比上行周期或持續一年左右,可使用投入產出表估測通脹上升幅度。美國通脹進入上行周期,可能干擾美聯儲降息節奏,讓全球資產迎來新變數。
關稅稅率明顯上升,為何美國通脹沒有反彈?
年初至今,美國平均關稅稅率已經由2.3%大幅升至18.4%,美國通脹卻維持低位,市場普遍預期關稅只會導致溫和通脹或暫時性通脹,甚至懷疑關稅不會導致明顯通脹。我們認為市場定價可能低估美國通脹反彈風險。有3個關鍵因素,延緩了關稅驅動的通脹傳導。一旦這些因素發生變化,美國通脹反彈可能「雖遲終至」:
1)統計方法缺陷,低估近月通脹。 美國通脹具有較強季節性,需要使用統計模型剔除季節性變化。疫情之後通脹季節性發生突變,當前季節調整模型存在缺陷,可能累計壓低5-6月通脹水平約20bp。使用修正後的季節調整方法,美國核心CPI環比增速其實已經轉為上行。其次,大量CPI商品分項(如服裝、家電、汽車等)每兩個月才抽樣統計一次,導致CPI滯後反映物價變化。最後,由於預算削減和聯邦招聘凍結,美國勞工統計局近期被迫縮減其CPI數據採樣網絡,進一步降低數據準確度與及時性。
2)企業行為調整,延長通脹傳導。 在「搶進口」規避關稅以外,美國進口商可以把貨物放在保稅區延遞關稅。部分美國進口商可能暫時自行承擔關稅成本,尚未對最終品漲價,替消費者分攤了一部分壓力。
3)經濟增長放緩,對沖關稅壓力。 美國通脹可分為商品通脹與服務通脹。近期美國經濟增長降溫,國內需求減少,讓服務通脹下行明顯,部分抵消了關稅導致的商品通脹上行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