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資產包交易細節:金融投資資產佔比超六成
根據公告披露的詳細信息,此次轉讓的資產包截至交易基準日的本金及利息賬面餘額合計約為197.19億元,其中本金賬面餘額約178.64億元,應收利息約18.55億元。甘肅銀行已就這些資產計提減值準備47.97億元,扣除後資產賬面淨值約為149.22億元。這意味著本次交易價格(153億元)略高於賬面淨值,計提損失後,有2.5%的轉讓溢價。
本次所出售資產處於持續虧損狀態。數據顯示,這部分資產在2023年未審計的稅前虧損及稅後虧損分別約為6.69億元和5.02億元;2024年進一步惡化,未經審計的稅前虧損及稅後虧損分別擴大至9.03億元和6.77億元,兩年合計稅前虧損就已達15.72億元。
轉讓的資產構成特點顯著:與此前的債權資產轉讓不同,此次甘肅銀行出售的資產中金融投資資產(非信貸類不良)佔比高達63%,包括信託產品76.23億元、資管計劃40.98億元、債券18.59億元及私募基金1.99億元,合計137.79億元;而傳統信貸資產(主要為貸款)僅佔37%,分佈於批發零售業、房地產業、製造業和探礦業,本金總額為40.85億元。
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董希淼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當前銀行業正在加速推進非信貸類不良資產的處置。這類資產雖然不同於傳統信貸資產,但同樣會對銀行的資產質量和經營效益造成拖累。從行業整體趨勢來看,近年來非信貸類資產的處置規模呈現上升態勢。」
在交易支付上,雙方選取了分期模式:甘肅資管需在合同生效後5個工作日內支付首付款80億元;剩餘73億元將在5年內分三期支付,其中21.9億元於2028年底前支付,18.25億元於2029年底前支付,32.85億元於2030年底前支付。
一名從事不良資產管理的業內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這種長期分期安排一方面是因爲153億元的資金規模龐大,需要緩衝時間;此外也反映出了甘肅資管對底層資產回收難度和周期的審慎評估。
對此甘肅銀行稱,儘管資產出售事項的代價採取分期支付方式,但所出售資產能夠以略高於扣除減值準備後的賬面淨值出售,符合本行及股東的整體利益。並且,該支付安排與所出售資產的預期收回時間大體相當。綜合考慮本行過往年度資產處置的數量和時限,預計逐戶完成所有資產出售大約需要三至五年。
董希淼分析稱,資產出售事項有助於減輕銀行發展的歷史包袱,改善銀行的資產質量,減少撥備及資產減值損失的計提,進而優化相關財務指標,增強盈利能力。與此同時,也能夠降低銀行的風險加權資產,提高資本充足率。
「這不僅是盤活信貸資源、提升抗風險能力的有效途徑,還能讓銀行騰出更多金融資源,更好地服務於實體經濟。」董希淼補充道。
公開信息顯示,甘肅銀行是一家由甘肅省委省政府直接管理、國資控股的省級法人城市商業銀行,其前身是由平涼市商業銀行與白銀市商業銀行合併重組而成的敦煌銀行。2011年,該行完成更名並掛牌開業;2018年,在香港聯交所主板實現掛牌上市。目前,甘肅銀行下轄19家一級分行,擁有199家營業機構,金融服務範圍已覆蓋甘肅省14個市州及所屬縣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