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中國工商銀行推動基金定投業務以來,有「懶人理財法」之稱的基金定投,被越來越多普通投資者所接受。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在各家銀行參加定投的基金有60多隻,包含主動型股票基金、指數基金、配置型基金、債券基金、貨幣基金等類型。對於著眼於長期的投資者,究竟適合選擇何種類型的基金參加定投?答案是:指數基金!理由有四。
指數基金長期表現更佳
選擇基金定投的一個重要出發點就是將危機拉平、降低平均成本,而無需擔心當時市場的漲跌。配置型基金由於其有一定的債券倉位實行平衡,所以波動性較股票型為低;而債券型基金的波動幅度通常比配置型基金的還要小,所以,這兩類基金都算不上最好的定投對象。因此,選擇彈性較大的股票型基金更適合做定投。
由於基金定投通常都著眼於長期投資,因此在股票型基金中必須選擇長跑健將,而不應只滿足於三五年的較短表現。
就股票型基金來看,被動性投資的指數基金更適合定投。巴菲特在波克夏公司2004年度報告中寫道:「成本低廉的指數基金也許是過去35年最能幫投資者賺錢的工具,但是大多數投資者卻經歷著從高峰到谷底的心理路程,就是因為他們沒有選擇既省力又省錢的指數基金,其投資業績要麼是非常普通,要麼是非常糟糕。」美國第二大基金企業———先鋒集團創始人鮑格爾曾做過統計,截至1997年為止的35年裡,3/4以上的主動型基金,績效不如標準普爾500指數。從長期來看,指數基金能夠取得優於70%主動型股票基金的業績,是長期定投的良好選擇。
指數基金品質更值得信賴
如同選擇自己的另一半一樣,對於長期定投的基金,當然希望它能夠堪託終身。但是令人沮喪的是,國內基金經理更換頻繁,投資者選擇主動型股票基金定投,無異於牽手「花心大少」。
統計顯示,截至今年5月,股票型開放式基金歷任基金經理平均任期只有14.59個月,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你做一份15年的基金定投,你得做好它換10個基金經理的思想準備。眾所周知,對於主動型股票基金來說,基金經理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風格迥異的基金經理「你方唱罷我登台」,投資者可能就不得不經常忍受自己的基金「移情別戀」。
而指數基金由於是跟蹤指數被動投資,基金經理的個人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其風格執著如一,投資者可以安心持有。此外,指數基金由於是跟蹤指數,被動投資,不存在規模控制問題,因此也不會像一些主動型股票基金那樣因為暫停申購把投資者的定投也給停了的狀況。
牛市更要買指數基金
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深入和中國經濟的穩健進展,中國證券市場已經步入健康發展的軌道,長牛格局已經確認。牛市更要買指數基金,道理極為簡單:因為主動投資的基金對市場熱點的把握很難做到次次準確,反而是以指數為投資標的的被動型基金更具優勢。
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統計,2006年各類基金中,指數型基金整體表現最好,平均淨值增長率達125.87%,而主動投資型股票基金年淨值增長率為121.41%,偏股型基金平均淨值增長率為112.48%;平衡型基金平均淨值增長率為108.89%。
截至8月3日,指數基金今年以來淨值增長率110.66%。同期主動型股票基金淨值增長率為97.33%,偏股型基金平均淨值增長率為92.93%,平衡型基金平均淨值增長率為84.26%。
目前,國內主流研究機構認為,受益於中國經濟的進展、人民幣升值、奧運會、人口紅利等多種因素,A股市場主要指數未來兩年內的走勢將會繼續走高。當前正是投資指數基金的良好時機。
指數基金定投的實證
2005年1月,中國工商銀行首批推出融通深證100指數基金、華安中國A股、廣發聚富、南方穩健成長基金、申萬巴黎盛利精選、國聯安德盛穩健6隻基金的定投業務。如果投資者從那時起,對這6隻基金實行定投,到今年8月,收益最高的是融通深證100指數基金,達244.44%。
據悉,與融通深證100指數基金同門的融通巨潮100指數基金也被列入中國工商銀行的第三批基金定投名單,投資者定投指數基金時又多了一個新的選擇。而且,9月30日前辦理還將獲得最低8折的費率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