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區塊鏈技術進入中國,最初接觸且影響最為深遠的,就是挖礦這門產業。但要說礦圈最初是如何興起的?則不得不提兩個少年,一個名叫張楠賡,另一個名叫蔣信予,他們將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共同締造出屬於礦業的千億帝國。
故事要從2011年說起,當時張楠賡還在北航攻讀研究生到博士的學業,他有一個愛好,就是非常喜歡看動漫。按他自己的說法,一年能看近500集動漫,而喜歡看動漫的人通常比較熱血、中二,這些特質也為他之後的創業歷程埋下伏筆。
某次機緣巧合下,張楠賡接觸到了比特幣。恰好在這一年6月,世界第一款FPGA礦機問世,在此之前,市面上都是透過電腦CPU、GPU進行挖礦,算力雖有差距,但並未出現代際差異。直到FPGA礦機的出現,其算力比原有挖礦方式提升了幾十甚至上百倍,可以說徹底顛覆了挖礦模式。
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由於張楠賡本身是技術出身(在回北航深造前,曾在航天科工集團做了三年技術工作),另一方面為了解決生活費問題,他決定進入這個行業,開始在北航的實驗室裡研發FPGA礦機。
為了推銷研發出的新礦機,張楠賡經常以「ngzhang」的ID出現在比特幣論壇bitcointalk上,漸漸地,「南瓜張」在圈子裡有了名氣。按照正常的成長路徑,張楠賡本應畢業後進入職場,但一件事的發生促使他走上另一條路——創業。
時間來到2012年,美國一個名為「蝴蝶實驗室」的機構在比特幣論壇宣布,他們將研發比FPGA礦機更強大的ASIC礦機,且不對外發售。這意味著,一旦蝴蝶實驗室成功,他們將掌握比特幣的大部分算力,徹底壟斷整個網絡。
眼看蝴蝶實驗室可能摧毀比特幣世界最初的理想,張楠賡身上的熱血和中二特質瞬間爆發。得知消息後,他決定自行研發ASIC礦機,阻止可能的壟斷。他立即向教授申請休學,可惜學校未批准,於是張楠賡第二天毅然決定退學創業。事後他回憶道:「當初投身做礦機,是因為覺得蝴蝶實驗室在欺騙,如果不站出來,整個礦機行業就完蛋了。」
不知是運氣還是天賦,在這場關乎比特幣網絡存亡的競賽中,張楠賡贏了。「南瓜張」比蝴蝶實驗室更早研發出全球首台ASIC礦機,並將其命名為「阿瓦隆」(在動漫《Fate》中代表最強防禦武器)。2013年4月,張楠賡與好友李佳軒成立嘉楠耘智公司,第一批阿瓦隆礦機迅速售罄。
至此,張楠賡成為礦圈歷史上第一個「屠龍者」,正式將挖礦遊戲升級為資本與算力的盛宴。然而,在張楠賡成功的同時,他的宿敵「烤貓」蔣信予也沒有閒著,而烤貓將一手開啟屬於礦圈的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