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90%的外匯交易者會虧損?你得換個角度這樣看
某種意義上,90%-95%的交易者都是虧損的。虧損的原因五花八門,例如:無法控制情緒、過度貪婪、不做交易記錄、不設止損或止盈,又或者大多數交易者還沒在模擬帳戶累積足夠經驗,就急著轉入真實帳戶交易,甚至僅憑自己想像出一套不夠成熟的交易策略。這些常見的虧損原因,我們已經討論過無數次了。但今天,我們先放下這些,思考一下——還有哪些因素導致大多數交易者虧損?
確實,有些因素可能不明顯,但仍值得重視。人人都羨慕頂級外匯交易員,例如索羅斯(Soros)、比爾·李普修茲(Bill Lipschutz),希望自己也能成為那少數且專業的佼佼者。但多數人只是空想家,幻想著一夜成功。超過95%的新手交易者很難做到這一點,至少不可能在交易生涯初期就達成。因為交易需要多年的持續努力和不斷改進。
任何事都遵循類似的過程,妄想一步登天注定失敗。外匯交易者,尤其是那些交易數月甚至數年的人,更應該接受這個現實。事實上,大多數外匯交易者可能從未真正嚴肅思考過「交易」這件事。他們通常只是在賭博,而賭博的結局眾所周知——十賭九輸,最終傾家蕩產。
基本面分析
外匯交易和其他商品交易並無不同,我不明白為何有人認為它特別。舉個例子,我們都知道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是誰,維基百科稱他為「最成功的投資者之一」。作為股票投資人,巴菲特不會整天盯著電腦螢幕計算資金變動,他的投資決策也不依賴滿是圖表的大螢幕。然而,有多少外匯交易者真正關注所交易貨幣的經濟新聞?許多人根本不想花時間研究市場的基本面動向。
舉例來說,當年傳出Google可能放棄Google+的消息時,有多少交易者真正分析過這對股價的影響?這顯然不是好消息,如果可能對股票造成衝擊,交易者該做的應該是盡早賣出。
外匯市場也一樣。經濟事件日曆列出了每天可能影響市場波動的重要事件。如果大多數交易者願意研究這些事件,虧損比例或許不會這麼高。當然,強調基本面分析,並非否定技術分析的重要性。
令人驚訝的是,許多新手交易者在毫無基本面知識的情況下就貿然進場。有些人認為,單靠技術分析就足以在外匯市場獲利。或許吧。但我始終認為,任何分析方法最終都會間接需要基本面分析的支撐。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外匯智能交易系統(EA)。EA沒有基本面分析的概念,它不懂非農數據,也不理解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的決策。這就是為什麼多數EA短期可能盈利,卻無法長期穩定的原因。純技術分析就像在交易一串數字,在我看來,忽略基本面分析根本是浪費時間和金錢。
當然,這些觀點並非強加於人。每位交易者都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看待事情的角度也不同。以上僅是我們從不同視角,對多數交易者虧損原因的探討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