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代幣提供對特定區塊鏈生態系統內產品或服務的存取權,而證券型代幣則代表資產的所有權。
證券型代幣受聯邦證券監管,而實用代幣基本上不受監管。
證券型代幣的價值與發行代幣的公司或資產估值直接相關,而實用代幣並不代表專案的任何所有權。
什麼是實用代幣?
實用代幣(亦稱「用戶代幣」)在去中心化應用或生態系統中具有特定功能,通常透過首次代幣發行(ICO)或去中心化交易所首次發行(IDO)釋出。持有者可享有特定權益,如存取服務或費用折扣。
例如,廣告商使用「基本注意力代幣(BAT)」在Brave瀏覽器上支付各項服務,用戶則可因觀看廣告獲得BAT獎勵,並於生態系統內使用。
什麼是證券型代幣?
證券型代幣代表現實世界資產的所有權,持有者對該資產擁有所有權或部分權益。
此類代幣展示對資產或專案的所有權、部分持有權或股份,類似傳統證券資產(如股票)。若公司估值上升,證券型代幣的價值亦隨之增長。發行公司與持有者須遵守聯邦法規(例如美國的「豪威測試」),該測試判定代幣是否屬於投資契約,以及是否用於預期回報的收購行為。
實用代幣與證券型代幣的差異
兩者的核心差異在於用途、估值方式及監管程度:
-
證券型代幣是代表發行公司或實體股權的契約,而實用代幣持有者不具公司實際權益,亦不產生回報。
-
資產當前估值與實用代幣無直接關聯。
-
實用代幣大多不受監管,證券型代幣則須符合聯邦證券法規。
實用代幣與證券型代幣比較
證券型代幣可能為持有者提供與所代表資產掛鉤的潛在收益(類似傳統股票或債券),並受聯邦證券法規約束,從而增強安全性與透明度,但也伴隨監管變動與市場波動等風險。
實用代幣則提供產品或服務的存取權,不被視為證券,因此不受相同監管,價格波動可能更大,但能讓持有者優先體驗新產品或服務。
結論
兩類代幣各具獨特優勢,選擇取決於個人目標、風險承受度及對加密貨幣市場的理解。投資前務必進行充分研究與盡職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