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基金相當於貸款炒股

  • 2025-07-19


買基金相當於貸款炒股


股市暴跌,有人害怕了,說:「股市風險太大,想買點行業類基金,感覺這類基金安全。」
這麼說吧,股市中是七虧二平一賺,雖然有風險,但賺錢的概率還有百分之一二十,我就遇到許多人是靠股市發了財,但很少有人能靠基金發財,沒聽過。

除了咱們常說的基金經理缺德,高位接盤、老鼠倉這些因素之外,還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決定了買基金,尤其是買那種規模上百億的基金,長期而言,只能虧錢,根本沒有賺錢的希望。

第一個原因是:股市沒有長期走牛的基礎。

村長的願望就是穩定,不希望股市大漲,擔心漲多了風險大,上面都不希望有牛市,何來牛市?只要股市漲多了,就立即加大融資力度,每年一萬億的融資規模,股市怎麼可能持續上漲?前幾年基金發行火爆,那麼多人真金白銀的投入進來,都不能帶動上證指數衝過4000點。

指數20年都在3000點附近震盪,小資金可以高拋低吸,賺錢沒有問題,但是那種上百億規模的大資金不可能開網格做T,它們一筆單子都是幾百萬元,一舉一動對股價的影響非常大,因此這些基金的收益率主要取決於股市的整體表現,行情好,基金就賺錢,行情不好,基金就虧錢,而咱們的股市又常年以下跌為主,你讓這些大的機構怎麼賺錢?它們只有虧錢的命!

為什麼神基金元順安會停止認購?因為他知道只有規模小才能獲得高收益,如果擴大規模,收益率就會下降。
再看李蓓,前幾年收益率也很不錯,穿越牛熊,後來她高調徵婚,出了名,買她基金的人多了,規模迅速增加,結果現在基金淨值跌到了預警線。

A股,只有小資金才能賺錢;大機構是不可能賺到錢的。公募基金很清楚這個道理,所以他們都是靠收管理費來維持公司運轉,沒有哪個傻子會靠盈利提成來生活。如果基金公司承諾:不賺錢不收管理費,那活該餓死!因為壓根就沒有幾家基金可以做到長期穩定的盈利。

這就引出基民虧錢的第二個原因:管理費。
目前,基金管理費的收費標準是每年1%到2.5%之間,我們取中間值1.5%!在有些人眼裡,每年1.5%的管理費似乎並不多,但是在我眼裡,這簡直就是要命!因為它意味著買基金等於是在貸款炒股票。大家都明白,貸款炒股是非常危險的,它的危險不在於加了槓桿,而在於每年的貸款利息。

如果我是用自有資金炒股,不會在乎短期的漲跌,即便在20元的價位去抄底中石油被套也無所謂,大不了放那裡不管它,反正每年有分紅,權當買了個20年期限的定期儲蓄。每年的分紅會不斷的降低持倉成本,然後我再逢低補倉,估計現在已經扭虧為盈。但,如果你是貸款炒股就麻煩了,貸款有利息,如果每年的分紅不足以彌補利息支出,那麼持倉成本就會不斷增加,賺錢的難度非常大。基金管理費就相當於貸款利息,無形中增加了投資的成本。

假如你買的是一個掛鉤上證指數的基金,18年前是3000點,18年後還是3000點,理論上不虧也不賺,但基金公司每年收你1.5%的管理費,18年合計收管理費27%,這意味著指數不變,而你的投資卻虧損了27%!看看,股市沒有上漲空間,基金公司賺不到錢,而基民卻每年都要支付管理費,這不就是個坑嗎?定投基金,不如定投銀行鐵路這樣的高分紅股票,雖然收益不高,但長期而言能賺錢,沒啥風險。有人會說了:「那我看上證50基金的年化收益率為6%,張坤的易方達基金年化收益率為9%,還不錯。」你要看這個收益率計算的時間,上證50基金成立於2005年,對應的上證指數是998點,後來趕上牛市,兩年時間漲了6倍,這些年股市雖然下跌,但指數依舊高於2005年的998點,因此收益率為正。如果把2005年到2007年的收益率排除,那麼這十幾年來就沒有賺到錢。

張坤的易方達基金收益率是從5年前算起,也就是2018年,當時的股市也位於底部,後來創業板迎來兩年牛市,張坤葛蘭也就賺了兩年牛市的錢,當牛市一過,他們就是連年虧損。

前段時間有位專家說:A股的投資回報率全球最好,從90年的100點算起,30年間漲了30倍!基金公司在宣傳的時候,也是用了這樣的方法,他們從最低點算起,來計算收益率,這就是明顯的忽悠人。任何一隻股票,如果從它的歷史最低價計算的話,那大部分都是賺錢的。問題是你能在最低價買入嗎?規模大的基金,無論是公墓還是私募,全靠在牛市中賺點錢,牛市一過,基本上都是虧錢的命。

在牛市中,傻瓜都能賺錢,如果你買基金賺了錢,那麼自己買股票只會賺的更多;到了熊市,股民虧錢可以躺平分紅,而基民卻要繼續支付管理費,雪上加霜。所以,如果有人給你推銷基金這些理財產品,權當騙子對待就行。簡單一句話:股票沒有持倉成本,被套可以躺平,而基金有管理費,會不斷增加成本,類似於貸款炒股,有利息,風險很大。

Go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