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的板塊要啟動?
在利好事件驅動之下,A股三大指數今日集體上漲,大盤再創年內新高。
其中,滬指漲0.18%,收報3461.15點;深證成指漲1.17%,收報10534.58點;創業板指漲1.90%,收報2164.09點。
滬深兩市今天的成交額僅有1.3萬億元,並較昨日還縮量了672億元,又是縮量上漲的一天,沒有增量資金進場,又是互相割韭菜的一天,嚴重內卷。
從大盤的走勢圖上來看,如果繼續縮量的話,這個位置有可能形成一個小雙頂的出貨形態,只有放量才能走出反包行情。
低位的板塊要啟動?
從主力資金動向來看,我們通過《索普大模型》的算法可以發現:
本月的短線主力資金首次集中抱團了電子產業鏈,並呈現出了普漲行情,板塊內上漲概率達到了80%以上。
電子設備板塊內有14只漲停或上漲10%以上的股票,其中,在低位啟動的龍頭公司是金安國紀。
電子設備板塊今天獲得短線主力資金首次集中抱團的利好事件驅動因子是:
一、中美出現貿易戰休戰的信號。
美政府據報撤銷一項限制性許可要求,擬恢復對華乙烷出口。
另外,西門子公司稱,美國商務部已通知全球三大芯片設計軟件供應商——新思科技、楷登電子和西門子,此前要求其在華業務必須申請政府許可的規定現已撤銷。
西門子公司表示已全面恢復中國客戶對其軟件和技術的訪問權限,新思科技與楷登電子稱正在逐步重啟相關服務。
此次解除限制,雖然範圍和持續時間仍待觀察,但無疑為中國芯片設計企業打通了「關鍵斷點」。三家公司恢復出口,意味著EDA「技術瓶頸」有望在短期內鬆動,對於依賴這些軟件開發芯片的中國企業而言,是一次切實的政策鬆綁。
二、蘋果的折疊iPhone已於6月進入P1(Prototype 1)原型開發階段。
後續會有P2和P3階段,每個原型階段通常持續大約兩個月。預計2025年底有機會走完Prototype的開發流程,2026年下半年有望上市。
AI持續滲透,可穿戴產品需求釋放。2025年上半年消費電子行業呈現「政策與AI雙輪驅動」的核心特徵。中國「國補」政策有效激活中端消費市場,帶動手機、平板等品類結構性復甦;AI技術深度滲透終端設備,推動PC、手機向智能化躍遷,AI眼鏡等新形態產品加速商業化落地。
下半年行業面臨「政策退潮與技術攻堅」的關鍵轉折,新興市場開拓與生態協同能力決定增長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