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望聖誕節不要「被偷走」——美國商戶期待中國商品進口回歸正軌
多年來,中美聖誕節商品貿易通常遵循這樣的節奏:美國進口商在春天訂單,中國工廠在夏天全力生產,9月初之前滿載集裝箱的貨輪從港口駛出,到「黑色星期五」,美國商店貨架上已擺滿來自中國的節日商品。
在浙江義烏國際商貿城聖誕專區,從傳統聖誕樹、彩燈到智能裝飾,節日商品品類齊全、琳瑯滿目。商家一邊熟練地用外語接待世界各地的採購商,一邊快速記錄訂單信息,現場一派繁忙景象。
「世界超市」義烏是全球最大的聖誕用品集散地,每年向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2萬多個品類聖誕用品。杭州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義烏聖誕用品出口額為51.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9%。
一束束仿真松針均勻綁紮在金屬枝幹製成的聖誕樹上,與各色聖誕球一起堆滿倉庫。在義烏市朵希進出口有限公司,業務經理陳肖濤對記者說:「今年訂單來得早,往年出貨高峰在6月至8月,今年從4月就開始了。」他觀察到,貿易形勢嚴峻複雜,不少外商增強了提前儲備庫存的意識,企業也隨之提前備貨。
今年4月,美國大幅提高對華關稅,嚴重衝擊中美貿易。「關稅漲到45%時,我們感覺情勢緊張,後面漲到145%,就等於無法做生意了。我們暫停對美國客戶出貨,先做歐盟客戶的訂單。」義烏國際商貿城商戶聶自勤說。
關稅逆風中,義烏聖誕用品行業不斷強化產品創新、增加研發投入,出口市場呈多元化趨勢。聶自勤介紹,今年,她公司的萬聖節產品主要銷往意大利、西班牙、墨西哥等國家。「我們想法子開拓出路,這就是韌性的體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