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貨幣政策轉向精細化:主要央行政策分化凸顯
10月30日,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決定將存款機制利率維持在2.00%不變,主要再融資利率和邊際貸款利率分別保持在2.15%和2.40%,連續第三次按兵不動。該行指出,當前通脹水平接近其中期2%的目標,對通脹前景的評估基本未變。儘管全球環境充滿挑戰,歐元區經濟仍保持增長,勞動力市場強勁、私人部門資產負債表穩健及此前降息措施構成經濟韌性的主要支撐。
同日,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25個基點,至3.75%–4.00%,為連續第二次降息,符合市場預期。決議獲得多數委員支持,但出現罕見分歧:堪薩斯城聯儲主席傑弗裡·施密德反對降息,主張維持利率不變;理事斯蒂芬·米蘭則認為降息幅度不足,主張一次性下調50個基點。
FOMC在聲明中指出,經濟活動“以溫和速度擴張”,就業增長明顯放緩,失業率略有上升;通脹“較年初有所上升,仍處於相對高位”。委員會強調,近幾個月就業下行風險上升是本次降息的主要依據。
此外,美聯儲宣布自2025年12月1日起結束資產負債表縮減操作。屆時,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到期所回收的本金將全部再投資於短期美國國債。此舉標誌著為期三年多的量化緊縮(QT)正式終結。過去三年半,美聯儲證券持有規模累計減少2.2萬億美元,資產負債表佔名義GDP比重從35%降至約21%。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記者會上表示,12月是否繼續降息“並非板上釘釘,甚至遠非如此”,並指出委員會內部對下一步路徑存在明顯分歧。他同時坦言,因聯邦政府部分停擺,關鍵經濟數據(如9月非農就業報告)延遲發布,將影響12月會議決策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