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胰島素口服遞送取得新突破 有望破解世界級難題

  • 2025-10-21


我國胰島素口服遞送取得新突破 有望破解世界級難題

  21日,記者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獲悉,該校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陳軍歌團隊聯合國家奈米科學中心梁興傑團隊、浙江大學王金強團隊等,成功開發出一種具備「智能導航」功能的口服胰島素製劑(MiNVs),為糖尿病患者擺脫每日注射治療帶來了新希望。該研究成果已於近日發表於《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

  目前,全球有超過8億糖尿病患者需依賴胰島素治療。主流治療方式為皮下注射,不僅給患者帶來身體疼痛與心理負擔,還可能引發局部感染和低血糖等副作用。陳軍歌指出:「胰島素口服給藥是一個世界級難題,必須突破胃腸道中的三個難關——胃酸與蛋白酶對胰島素的降解、腸道上皮細胞對大分子藥物的阻隔,以及胰島素入血後被肝臟快速代謝的問題。」

  研究團隊從牛奶中獲得靈感,通過膜融合技術將牛奶外泌體與智能響應型脂質體結合,構建出新型智能化牛奶外泌體。該系統既保留了牛奶外泌體的天然穩定性,又具備智能響應能力,可如同「多功能快遞員」般突破口服藥物的多重阻礙。

  實驗結果顯示,MiNVs可將胰島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提升至20.4%,是傳統口服製劑的20倍以上,已達到臨床應用標準。在豬糖尿病模型中,口服MiNVs後2至4小時,豬的血糖即可降至正常水平,控糖效果持續超過8小時,且體重保持平穩。安全性實驗顯示,健康豬連續14天接受高劑量MiNVs後,心、肝、脾、肺、腎、胃等重要器官均未出現異常,血液和免疫指標也均保持在正常水平,表明該製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陳軍歌表示,這一智能化牛奶外泌體遞送系統,借助「三級導航」機制實現了胰島素的精準遞送,為口服大分子藥物的研發設立了新標杆。該技術具備顯著的臨床轉化潛力,不僅有望讓糖尿病患者告別每天打針的痛苦,提高治療依從性與生活品質,也為其他生物大分子藥物的口服遞送提供了新思路。目前,研究團隊正致力於該技術的進一步優化及臨床轉化研究。

Go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