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laxy:「十月漲勢」(Uptober)還會繼續嗎?

  • 2025-10-21

 

加密貨幣閃崩重挫「十月漲勢」。10月11日的加密貨幣閃崩導致超過190億美元的槓桿倉位被清算,一些山寨幣在幾分鐘內暴跌50%至75%,為本月開局蒙上一層陰影——此前市場看漲情緒高漲,部分主要資產創下歷史新高。

比特幣於10月6日創下126,300美元的歷史新高後,在10月10日上午(美國時間)交易於121,000美元附近,隨後於當天下午短暫觸及107,000美元的低點。雖然以太坊上一次創歷史新高是在數週前(8月24日為4,955美元),但在此次暴跌前,其交易價格接近4,800美元,最低跌至3,500美元。暴跌最低點時,比特幣日內下跌13%,以太幣下跌20%,SOL下跌25%。一些長尾山寨幣跌幅高達50%至75%。

正如Galaxy Research的Thad Pinakiewicz所寫:「高槓桿、薄弱的訂單簿深度以及一則宏觀經濟新聞引發了此次崩盤。」交易所的自動去槓桿(ADL)加劇了走勢,在某些情況下限制了做市商的空頭倉位,迫使他們大幅撤回流動性。最終,市場在週五晚間企穩,並於上週顯著回升。

然而,由於微芯片股略顯疲軟、聯準會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Christopher Waller)言論轉鷹(儘管此前立場偏鴿)、地區銀行表現疲弱,以及川普總統關於其與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丁會談的評論,風險偏好有所減弱。比特幣目前持續交易於6月以來的最低水平。與此同時,黃金和白銀價格均創歷史新高,分別突破每盎司4,300美元和54美元。

Galaxy觀點:

市場進入十月時情緒高漲,但月中後,加密貨幣和股票市場的根基明顯更加脆弱。比特幣價格較10月6日的126,200美元歷史高點下跌16%,標普500指數較10月8日的6,735點歷史高點下跌1.85%。其他加密貨幣表現大多遜於比特幣。十月避險情緒進一步體現於黃金和白銀價格創歷史新高,以及10年期美國公債收益率一年內第二次跌破4%。

避險情緒背後最顯著的因素可能是對AI驅動資本支出熱潮是否陷入泡沫的擔憂。知名投資者保羅·都鐸·瓊斯上週告訴CNBC,當前投資格局「感覺像1999年」「所有條件均已具備,即將迎來某種爆發。」其他人則批評部分已宣布的AI交易存在循環性——晶片製造商收購GPU的同時收購超大規模企業股權,反之亦然,引發對股價因孤立交易上漲的擔憂。然而,這波AI熱潮由資金充裕的大型投資級公司推動,不僅僅是投機狂熱或循環。例子包括:Aligned Data Centers以400億美元出售給貝萊德與輝達領頭的財團、谷歌與OpenAI和Coreweave的巨額交易、Meta近期在德州投資15億美元新建資料中心、微軟與Nscale的交易等。這些都是資金雄厚的現有參與者為未來所做的實質投資,而非空想投機者的追逐。

雖然美國政府在1990年代大力支持互聯網,但到2025年,其對AI的支持力度將更加顯著。根據我們的分析,1990年代美國政府每年僅透過「高效能運算與通訊」計劃和「下一代互聯網」等項目投入幾億美元於互聯網研發。即使計入E-Rate計劃(約22.5億美元,資金來自電信費用而非聯邦預算),聯邦投資仍僅佔年度支出的0.1-0.2%(或GDP的0.03%)。相比之下,到2025年,聯邦政府本身每年將投入33億美元於AI研發,外加《芯片法案》的450億美元半導體與基礎設施激勵,總計約佔聯邦預算的0.7%(或GDP的0.15-0.2%),約為1990年代互聯網年度支出的7倍。儘管美國政府在1990年代主要將互聯網視為經濟與教育機會,但到2025年,其已明確將AI競爭列為地緣政治優先事項,啟動國家「AI行動計劃」並從近乎存亡的地緣政治角度闡述。我們認為,國家間競爭使AI發展更像一場新太空競賽,而非另一場互聯網泡沫,甚至可能升級為新「曼哈頓計劃」。1944年,「曼哈頓計劃」支出巔峰佔聯邦年度支出的4-5%(約GDP的0.85%)。毫不誇張地說,AI可能在這種程度上演變為軍備競賽——通用人工智慧(AGI)可能岌岌可危,哪個國家率先實現將決定未來數十年甚至更久的全球力量平衡。總之,與1990年代支持互聯網相比,如今政府對AI的態度明顯更積極,且可能進一步加強。

鑑於AI的巨大潛力,如同互聯網興起,隨著其發展並滲透全球經濟,我們無法量化其對市場的影響。雖然2000年確實經歷「互聯網泡沫」破滅,但那僅是局部頂峰——即使那些在標普500指數高點買入的人,持有至今仍獲豐厚回報。關鍵在於,重大結構性創新會帶來繁榮,而繁榮會導致泡沫。但如果繁榮合理,即使道路崎嶇,通常也會有良好結果。我們認為,AI對經濟的影響仍處於早期階段,實現其革命性未來仍需更多資本支出、能源利用和基礎設施建設。

加密貨幣某種程度也陷入這種焦慮,自身承受市場壓力。近期10月11日的閃崩對資產價格造成重大打擊,形成脆弱且沉默的短期價格機制。但在過去幾個月,人們對數位資產公司(DAT)的熱情也減弱,該新興產業股價普遍走低。我們不知道「泡沫是否已破裂」(如BitMine董事長Tom Lee上週四所言),但可能的投資者疲勞導致股價下跌。隨著股價下跌,這些公司融資能力下降,從而削弱可部署的結構性與價格不敏感加密貨幣購買力。

儘管如此,我們仍認為數位資產市場格局相當樂觀。比特幣作為數位黃金,仍處於有利地位,可利用市場對政府財政與貨幣審慎政策的根本性質疑。而代幣化與穩定幣的興起,加上美國極其有利的監管前景,應會提振以太坊和SOL等其他重要數位資產的前景。

有句老話說:「市場在憂慮之牆上攀爬」。目前我們確實在持續向上,而憂慮從未消失。這是否意味我們走在正確道路上?或許如此——但如果「十月漲勢」僅止於此,那負責「十一月宣傳」的團隊恐怕要忙起來了。

Go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