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ether 近期同時推進 Plasma 與 Stable 兩條鏈的發展,被外界視為其開啟「穩定幣+支付」雙重戰略的重要舉措。表面上看,這只是多線佈局,但背後真正的邏輯,是 Tether 想要收回這些年被以太坊與 Tron 攫取的巨大交易紅利,並藉此完成從單一穩定幣發行商到全球支付基礎設施提供者的升級。
目前 USDT 市值已高達 1.7 萬億美元,年交易量甚至超過了 Visa 與 PayPal 的總和。然而,Tether 的直接收益仍主要來自國債利息,雖年利潤高達 130 億美元,但與其推動的龐大生態價值相比,仍顯不足。以太坊通過 Gas 費捕獲了 DeFi 用戶的手續費,Tron 更是憑藉 USDT 的支付需求在 2024 年賺取了近 20 億美元收入,而這些紅利 Tether 並未享受到。於是,Plasma 與 Stable 的出現,正是 Tether 的「收回控制權」之舉。
兩者的定位有所區別:Plasma($XPL)由 Bitfinex 與知名資本支持,強調 To C 端場景。它依託比特幣的安全性,瞄準 PayPal 等傳統支付體系,結合 DeFi 協議吸收收益,同時通過儲蓄返利、零 Gas 體驗吸引用戶,力圖在支付與加密金融之間搭建橋樑。Stable 則是 Tether 親自主導的 To B 端支付鏈,以 USDT 作為 Gas 與結算核心,更多聚焦跨境結算、穩定幣清算等領域,其目標直指取代 Tron 在 USDT 支付生態中的地位。
對於外界關注的兩個問題:其一,Stable 並不會額外發行新幣,USDT 本身就是核心;其二,Stable 更像是支付通道的基礎層,與 Plasma 並非競爭關係,而是互補。未來 XPL 或將成為對 Stable 渠道的激勵代幣,共同服務整個 USDT 大生態。
可以說,Tether 已經不僅僅滿足於「穩定幣之王」的位置,而是把矛頭對準了全球支付巨頭,試圖打造一個覆蓋 C 端與 B 端的完整支付版圖。當然,這一過程仍充滿不確定性,既有來自以太坊、Tron 的抵抗,也有來自傳統金融監管的掣肘。但不管結果如何,Tether 已經明確表態:它不再只是「穩定幣發行方」,而是要成為支付時代的基礎設施霸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