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7日,美國國會在華盛頓特區召開了一場備受矚目的會議,聚焦「BITCOIN Act」法案的推進。這一法案由參議員Cynthia Lummis在今年3月重新提出,核心目標是未來五年內購入100萬枚比特幣,作為國家戰略儲備。與會者包括參議員Ted Cruz、Marsha Blackburn及MicroStrategy創始人Michael Saylor等政界與業界重量級人物,會議氣氛高漲,他們普遍認為比特幣有潛力成為與黃金並列的戰略資產。
根據法案內容,政府計劃每年購入不超過20萬枚比特幣,五年累計達100萬枚,總價值約900億美元,佔比特幣總供應量的5%。資金來源並非增加稅收或擴大赤字,而是通過出售部分美聯儲黃金儲備來籌集,被稱為「預算中性策略」。支持者認為這不僅能分散儲備資產風險,還可能為美元在全球貨幣體系中注入新活力。
事實上,美國早在今年3月6日便通過特朗普總統簽署的行政令,設立了「戰略比特幣儲備」,並將政府沒收的約20萬枚比特幣納入儲備體系。各州也紛紛行動,例如德克薩斯州立法建立州級比特幣基金,計劃持有規模龐大的加密資產。截至目前,已有至少10個州在探討類似法案。
推動比特幣儲備的背後,不僅是投資和財政策略,更是地緣金融的深層佈局。IMF數據顯示,美元在全球官方儲備中的佔比已降至近30年新低,美國希望通過比特幣與穩定幣的結合,鞏固其全球金融霸主地位。業界人士如BitMEX聯合創始人Arthur Hayes甚至預測,比特幣價格到2025年底或將升至20萬美元。
不過,挑戰同樣存在。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明確表示,美聯儲不會持有比特幣,也不打算推動相關法律修改。與此同時,比特幣波動性強、支付和計價功能不足的問題,也使其作為戰略資產的合理性遭到質疑。
無論爭議如何,美國已邁出關鍵一步。比特幣戰略儲備不僅可能改變美國的金融版圖,更可能在21世紀重塑全球貨幣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