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準會時隔一年即將重啟降息,華爾街的關注點正在從通膨壓力轉向另一股龐大的市場力量——高達7.6萬億美元的貨幣市場基金。過去一年,升息帶來的高收益讓這筆資金池快速膨脹,但隨著降息週期的開啟,回報下降已不可避免。
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將在下週FOMC會議上降息25至50個基點。這意味著無風險現金類投資的吸引力將逐漸減弱,投資者必須重新思考資產配置方向。就業數據疲軟、失業風險上升,以及通膨雖未完全消退但已不足以阻擋政策轉向,都為降息奠定了基礎。
分析人士指出,龐大的貨幣基金資金可能部分流向股市和債市,推動風險資產走強。但並非所有資金都會轉移。研究機構Crane Data總裁Peter Crane提醒,歷史經驗顯示,貨幣基金規模僅在極端經濟衰退和零利率背景下才會收縮。目前超過六成資金來自機構和企業現金,流動性需求高,難以大規模流向股市。他預計最多只有一成資金可能進入風險資產。
目前貨幣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仍達4.3%,遠高於銀行存款利率。即便未來累計降息100個基點,收益率降至3%,其競爭力依舊明顯。除非重現零利率時代,否則資金大規模外流的可能性不大。短期內,因貨幣基金持有的高收益資產尚未到期,資金規模甚至可能繼續增長。
長期來看,隨著舊資產逐步到期、收益下滑,部分投資者可能重新分配資金。策略師Todd Sohn建議,投資者可考慮延長債券久期,利用債券ETF獲取更高票息與價格升值機會;同時在股票方面避免過度集中於大型科技股,可適度增配中小型股或國際市場;此外,還應透過另類資產實現多元化配置,以分散風險。
整體而言,降息將重塑市場格局,但7.6萬億美元資金並不會一夜之間湧入股市,其流動路徑更可能是漸進且分化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