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連接法幣世界到實現加密原生:法定貨幣抵押的穩定幣(USDT)

  • 2025-08-11

 

充分利用人們趨利的特性,與大量的博弈、投機、套利等行為共存,算法穩定幣正在攪動加密世界。

作為加密領域最重要的賽道之一,穩定幣的整體市值已經超過305億美元,成為繼比特幣、以太坊之後,加密領域最耀眼的明星。

在市值蒸蒸日上的發展中,穩定幣已經出現了三種實現模式:法定貨幣抵押的穩定幣(USDT)、加密貨幣抵押的穩定幣(Dai),以及無抵押/算法式(鑄幣權模式)的穩定幣(Basis)。

這三種模式也反映了穩定幣從「連接法幣世界」的緣起到不斷走向「加密原生鑄幣」的路徑。

法定貨幣抵押的穩定幣(USDT)

首先,穩定幣誕生的背景是加密貨幣的價格波動巨大,其作為一種交換媒介,來連接數字貨幣世界與法幣世界。

比特幣、以太坊等主流加密資產都是非穩定幣,其幣值會隨著市場波動不斷發生變化。為了更好地實現資產的交易和兌換,也為了與現實世界的連接方便,加密從業者希望創造一種「穩定幣」,即擁有相對穩定的價值。

這時候出現了目前最常見、也可以說是最簡單的一種法定貨幣抵押的穩定幣,典型代表是USDT。2014年,Bitfinex組建的Tether Limited發行了USDT,這是一種具有穩定價值的加密貨幣,目前也穩坐穩定幣市場的頭把交椅。Tether宣稱每發行一個USDT,便向銀行中存入1美元,以此錨定美元確保穩定。

這種法幣儲備抵押模式下,用戶持有穩定幣實際上是穩定幣發行公司的借據,中心化的發行公司將自身的資產進行抵押以發行穩定幣,每個穩定幣都對應其存在於銀行的等值資產,確保用戶所持有的穩定幣可以按照比例兌換成法幣。

通過法定貨幣抵押的穩定幣,諸如USDT等,用戶實現了法幣—USDT(中心化公司發行)—加密資產的雙向互通。

這種模式的優點顯而易見,流程可控,有資產作為抵押,技術實現簡單。當然缺點也顯而易見,穩定幣的發行公司是中心化私人公司,無法證明是否進行了足額抵押,以及存在中心化公司倒閉、跑路等風險。一旦出現信任度缺失,會存在暴雷暴跌等情況。

Go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