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體系都猶如一座大廈,有地基,有主體,就像傳統的金融體系,央行負責最終結算以及貨幣政策,商業銀行負責投融資,DeFi也是如此。我們可以把整個DeFi世界抽象成五個層面,包括:結算層、資產層、協議層、應用層和聚合層。
結算層(第1層):由區塊鏈及其原生協議資產組成(例如,比特幣區塊鏈上的BTC以及以太坊區塊鏈的ETH)。它允許網路安全地存儲所有權信息,並確保任何狀態更改都符合其規則集。區塊鏈可以看作是去信任執行的基礎,其充當了結算和爭端解決層。
資產層(第2層):由結算層頂部發行的所有資產組成。這包括原生協議資產以及在此區塊鏈上發行的任何其他資產(通常稱為代幣)。
協議層(第3層):為具體的用例提供了標準,比如去中心化的交易所、債務市場、衍生品和鏈上資產管理。這些標準通常作為一組智能合約來實現,任何用戶(或DeFi應用程序)都可以訪問這些標準。因此,這些協議具有高度的互操作性。
應用層(第4層):創建連接到各個協議的面向用戶的應用。智能合約交互,通常由基於web瀏覽器的前端抽象化,這使得協議更易於使用。
聚合層(第5層):是應用層的擴展。聚合器創建以用戶為中心的平台,連接到多個應用程序和協議。它們通常提供工具來比較和評價服務,允許用戶通過同時連接到多個協議來執行其他複雜的任務,並以清晰簡潔的方式組合相關信息。現在我們已經理解了概念模型,讓我們更仔細地看看代幣化和協議層。在簡要介紹了資產代幣化之後,我們將研究去中心化的交易協議、去中心化的借貸平台、去中心化的衍生品和鏈上資產管理協議。這使得我們能為我們分析DeFi的潛在風險提供必要的基礎。
目前DeFi已經構建出一個完整生態的雛形,但是依然還有非常多不完備的地方,所以目前開發者仍然在這五個層面做項目開發。只有理解了這五個層面,才能理解某個項目在DeFi世界裡的位置、必要性以及預判合理估值。隨著DeFi的發展,尤其是協議層的完善,將來的開發者將大多在應用層及聚合層進行項目開發,對於普通用戶而言,其主要感知的也是應用層和聚合層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