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基金起源於美國,並且主要在美國獲得進展。世界上第一隻指數基金於1971年出現於美國,是威弗銀行向機構投資者推出的指數基金產品,當時所引起的反對遠遠多於支持和擁護。到了70年代後期,才有一些年金基金,包含美國電報電話企業(AT & T)在內,部分地改變了對指數投資的看法。進入80年代以後,美國股市日漸繁榮,指數基金開始逐漸吸引一部分投資者的注意力。九十年代以後,指數基金才真正獲得了巨大進展。1994年-1996年是指數基金取得成功的三年。1994年,標準普爾500指數增長了1.3%,超過了市場上78%的股票基金的表現;1995年,標準普爾500指數取得了37%的增長率,超過了市場上85%的股票基金的表現;1996年,標準普爾500指數增長了23%,又一次超過了市場上75%的股票基金的表現。三年加在一起,市場上91%的股票基金的收益增長率低於標準普爾500指數增長率,指數基金的概念開始在投資者的心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指數化投資策略的優勢開始顯現出來。
據統計,美國機構投資者持有的指數基金資產在1980年為100億美元,到了1996年底達到了10,000億美元。個人投資者持有的指數基金資產也從1990年的40億增加到了580億美元。
經過20多年的快速進展,美國的指數基金已發展成一個規模龐大、種類豐富的基金業分支。現在美國最成功的指數基金經營管理人為先鋒(Vanguard)和DFA(Dimensional Fund Advisors)。先鋒經營管理的指數基金逾1,000億美元,其旗下的先鋒標準普爾500指數基金在1997年全球基金排行榜中,以690億的規模名列第二位。現在美國的各家基金經營管理企業,包含富達(FIDELITY)、美林(MERRILL LYNCH)、追發(DUEYFUS)等著名基金經營管理企業,基本上都經營管理著一隻或多隻指數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