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yer2

  • 2025-07-26

 

Layer0代表的是基礎資源和通訊,Layer1是底層區塊鏈的別稱,Layer1的共識決定了Layer0的資源利用規則,Layer0和Layer1合稱鏈上。Layer2是相對於Layer1而存在的,是一系列鏈下擴展性解決方案的總稱。

2021年DeFi爆發之後,以太坊交易量不斷創下歷史新高,網絡需求巨大、成本快速增長,過高的gas費和過長的確認時間讓用戶痛苦不堪,迫切需要提升網絡的擴展性。Layer2系統的出現是因爲Layer1可擴展性遇到了瓶頸。Layer1的擴容,如比特幣區塊大小調整,隔離見證的引入,以太坊2.0的POW轉POS、分片等,都是在Layer1層面進行的擴容。Layer1的擴容進展緩慢而且對性能的提升沒有質的變化,人們開始轉向 Layer2來尋求希望。

Layer2擴容不改變區塊鏈協議本身,即不篡改Layer1上任何去中心化或安全特性,通過鏈上智能合約與鏈下數據的交互,來爲其提供了新的功能和性能。簡而言之,就是智能合約先在Layer2層執行,最後再將數據寫到Layer1層。目前市場討論的Layer2,更多是以太坊的Layer2,來提升以太坊網絡的性能。

以太坊希望同時使用Layer1和Layer2解決方案來解決可擴展性的三難困境,分片是以太坊的Layer1解決方案,下圖是以太坊的Layer2解決方案:狀態通道(StateChannels)、側鏈(Sidechains)、等離子體(Plasma)和 Rollups。

Rollups是目前最為主流的擴容方案,Rollups中又分為兩類,一類是Optimistic Rollups,採用欺詐證明(Fraud Proof),典型項目為Arbitrum和Optimism; 另一類是ZK Rollups,採用有效性證明(Validity Proof),所有提交到Layer1主網的交易都需要通過零知識證明,代表項目有ZKSync、StarkNet。 這4個項目,是目前最主流的Layer2項目。

OP系和ZK系,背後都有強大的資本力量,頭部Crypto投資機構如a16z、Paradigm,都同時押注了OP系和ZK系的項目。目前OP系更成熟,Arb佔據TVL之首,和ZK系的ZKSync、StarkNet遠遠拉開差距。 但是ZK對於性能的提升能力依然矚目,遠遠強過OP,不過由於其不天然支援EVM、使用場景受限,因此生態落後於OP。

Go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