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的選股法

  • 2025-07-21


彼得・林奇的選股法

他是個工作狂,每天工作12小時,秉持「隱形冠軍拐點投資」理念,每年行程16萬公里考察企業,與500多家公司經理交談,被譽為「全球最佳選股者」。在1977至1990年管理麥哲倫基金的13年間,其管理資產增長了十多倍。

「買股票是向公司投資,而非向市場投資。」彼得・林奇將所有上市公司分為六類:
① 穩定緩慢增長型:規模龐大、歷史悠久,已度過快速增長階段,年收益率約3%,略高於國民生產總值(GNP)增速,能定期支付豐厚股息;
② 大笨象型:如可口可樂、貝爾電話等信譽卓著的企業,資產規模達數十億美元,年收益率10%-12%。雖非明星股但表現穩健,股價上漲30%-50%時應考慮賣出;
③ 快速增長型:未必屬於高增長行業(如零售業的沃爾瑪),初期規模小但持續擴張,年增長率20%-25%。這類公司可能孕育10-40倍甚至200倍漲幅的股票,但風險極高,尤其是那些成立不久、被過度吹捧且資金短缺的企業。當行業成熟、擴張空間受限時,會轉為GNP型公司;
④ 周期型:包括汽車、航空、鋼鐵、化工等行業,銷售與利潤呈周期性波動。例如福特公司在衰退期可能虧損數十億,繁榮期又賺回數十億。這類股票易吸引粗心投資者;
⑤ 轉型困難型:指遭受重創、瀕臨破產的企業。這類股票走勢獨立於大盤,若轉型成功,回報可達數倍至數十倍;
⑥ 資產富裕型:擁有隱形資產且具巨大升值潛力的公司,深入研究後耐心持有,往往獲得意想不到的回報。

企業投資價值主要取決於收益、資產狀況(尤其是現金流)。由於管理資金規模龐大,林奇極度強調分散投資,常看準某行業就買入其所有相關股票。他既偏愛快速增長型企業,也擅長挖掘被市場低估的冷門股——後者常有10倍漲幅。挑選時可先鎖定零增長、競爭少的行業,再從中找出利潤穩增、市佔率擴大且估值偏低,卻未被分析師關注的公司,這類標的堪稱「完美」。

他發現理想公司的特徵是:

  • 經營模式簡單到「任何傻瓜都能管理」

  • 業務平淡無奇但產品需求持續

  • 公司正在回購自家股票


林奇的投資金句同樣發人深省:

  • 「從日常生活發現機會」

  • 「買普通股也能賺大錢」

  • 「持股長短取決於成長性,與牛熊市無關」

  • 「市場總有令人擔憂的事」

  • 「即使在牛市我也曾賠錢」

  • 「運氣來時加碼,反之減倉」


其著名的「雞尾酒會理論」更生動揭示市場周期:當酒會上眾人爭相詢問選股建議時,是賣出信號;若無人談論股市,則是買入時機。

Go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