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準會理事米蘭:穩定幣的廣泛使用可能會增加觸及零利率下限的風險

  • 2025-11-08

 

聯準會理事米蘭近期就穩定幣的廣泛使用對宏觀經濟,尤其是貨幣政策的影響發表了重要觀點。他指出,穩定幣的普及可能會增加觸及零利率下限(ZLB)的風險,並對中性利率、美元地位及聯準會政策產生深遠影響。這一論述不僅揭示了穩定幣在金融體系中的潛在角色,還引發了對其長期後果的深入思考。

首先,米蘭強調了穩定幣大規模採用可能加劇零利率下限的風險。零利率下限是指名義利率接近零的水平,此時中央銀行難以通過傳統降息手段刺激經濟,因為利率無法進一步下調至負值。穩定幣作為一種與法定貨幣(如美元)掛鉤的數字資產,通常提供穩定的價值和便捷的交易功能。如果公眾廣泛持有和使用穩定幣,它們可能部分替代傳統銀行存款,減少對中央銀行基礎貨幣的需求。這會導致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受阻,因為在經濟衰退時,央行降低利率以鼓勵借貸和支出的效果會減弱。例如,如果企業和個人更傾向於持有穩定幣而非銀行存款,利率下調對消費和投資的刺激作用將大打折扣,從而增加經濟陷入流動性陷阱的可能性,即利率觸及零下限而無法有效提振需求。

其次,米蘭指出,大量使用穩定幣可能會降低中性利率。中性利率是指與充分就業和穩定通膨相符的長期實際利率水平,它是貨幣政策制定的關鍵基準。穩定幣的普及可能通過多種渠道壓低中性利率:一方面,穩定幣作為一種安全、流動性高的資產,可能吸引大量資金流入,減少風險投資和長期借貸,從而抑制資本形成和生產率增長;另一方面,穩定幣的便捷性可能促進儲蓄而非消費,進一步推高儲蓄率,導致中性利率下行。從歷史角度看,類似現象在貨幣市場基金興起時也曾出現,但穩定幣的數字化特性可能放大這一效應。如果中性利率持續走低,央行將面臨更狹窄的政策空間,難以在經濟波動中靈活調整利率。

此外,米蘭談到穩定幣的興起或將推動美元更廣泛地使用,並推高美元價值。穩定幣多以美元為錨定對象,其全球流通可以增強美元在國際貿易和金融中的主導地位。例如,跨境支付和新興市場的美元化可能因穩定幣而加速,這短期內會提升美元需求,導致美元升值。然而,這種趨勢也可能帶來雙重影響:美元走強會抑制美國出口,加劇貿易不平衡;同時,它可能使聯準會的利率決策更加複雜。如果美元因穩定幣而過度強勢,聯準會可能被迫維持較低利率以緩解對經濟的負面影響,但這又會與國內通膨目標產生衝突。從長遠看,穩定幣可能重塑全球貨幣格局,但需警惕其潛在的不穩定性,例如在危機中可能引發資本流動波動。

綜上所述,聯準會理事米蘭的分析揭示了穩定幣廣泛使用的多面性:它既可能通過增加零利率下限風險和壓低中性利率,制約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又可能強化美元地位並影響利率路徑。這一觀點呼籲政策制定者加強監管,確保穩定幣的發展與金融穩定目標相協調。未來,隨著數字貨幣的演進,相關研究需進一步量化這些風險,以引導創新與風險防範的平衡。

Go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