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名加密貨幣做市商 Wintermute 在最新市場分析中指出,儘管當前宏觀環境整體偏向寬鬆,降息預期增強、量化緊縮(QT)步伐放緩以及美股持續維持高位,但加密市場的表現卻明顯落後於傳統金融資產。這種背離現象意味著,加密資產已經不再簡單遵循「比特幣四年減半週期」的舊邏輯,而正在進入一個由全球流動性主導的新階段。
Wintermute 在報告中強調,全球資金正在擴張,央行資產負債表增長與流動性釋放的跡象逐步顯現,但這些新增的資金並沒有如以往那樣流向加密貨幣領域。傳統上,當市場流動性寬鬆時,比特幣和以太坊等加密資產往往能快速反彈並帶動整體市場上漲。然而,今年的走勢卻呈現出明顯分化:加密市場的資金活躍度下降,價格走勢疲軟,反而是股市與貴金屬等傳統資產表現強勢。
從數據層面來看,推動上半年加密市場復甦的「三大資金引擎」目前僅剩穩定幣供應量仍在成長。報告顯示,穩定幣總供應量在年內增長了約 50%,增加了超過 1000 億美元,這意味著部分投資者依然在場外持幣觀望,等待合適的進場時機。與此同時,ETF 資金流入自夏季以來陷入停滯,比特幣現貨 ETF 的管理資產規模徘徊在 1500 億美元附近,未能進一步擴張;而數位資產財庫(DAT)相關活動幾乎枯竭,機構端的交易興趣顯著下降。
在山寨幣板塊方面,市場普遍遭遇重挫。遊戲相關代幣週度下跌約 21%,二層網路代幣下跌 19%,Meme 幣跌幅達到 18%,僅有人工智慧(AI)和去中心化實體基礎設施網路(DePIN)等題材表現出一定抗跌性。這種分化反映出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正在下降,資金更加青睞具有明確落地應用或現實收益支撐的板塊。
Wintermute 認為,加密市場正在從情緒驅動轉向流動性驅動。過去市場廣泛信奉的「四年減半週期」理論,正在隨著市場成熟度提升和機構參與加深而逐漸失效。當前的加密生態更像傳統市場中的高風險資產,其漲跌取決於全球流動性變化與資本分配效率,而非單一的時間週期。
該機構最後指出,未來市場的關鍵觀察指標將是 ETF 資金的重新流入與 DAT 活動的復甦。如果機構資金回流、交易量重新放大,那麼流動性回歸將成為加密資產重拾上行動能的信號。在此之前,市場或將繼續處於「等待流動性回潮」的過渡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