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財政部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近日宣佈,對多名朝鮮籍銀行家及相關金融機構實施新一輪制裁,指控其利用加密貨幣從事洗錢、資金轉移及支持核武計畫的行為。這一行動再次凸顯了美國政府在全球範圍內遏制非法加密資金流動的決心,也揭示了朝鮮如何透過數位金融體系構建「隱形資金網絡」,以逃避國際制裁。
根據美國財政部的說法,過去三年內,朝鮮駭客組織與其幕後資金運作團隊通過惡意軟體攻擊、釣魚郵件、社交工程等手段,從全球多家交易所及個人錢包中竊取了超過 30 億美元的數位資產。這一數字不僅刷新了歷史紀錄,也遠超其他國家級駭客集團的行動規模。被指為主要資金操盤手的兩名朝鮮銀行家 —— Jang Kuk Chol 與 Ho Jong Son,被指代表早已在制裁名單中的「第一信用銀行」(First Credit Bank)管理相關資金,涉案金額約達 530 萬美元。
美方指出,朝鮮的金融網絡運作高度隱蔽,通常透過在本國、俄羅斯及其他第三國設立的「代理銀行」及「空殼公司」進行跨境轉帳。這些機構不僅協助掩飾資金來源,還利用去中心化金融(DeFi)平台與隱私幣進行分散交易,使追蹤難度倍增。這種結合傳統銀行體系與區塊鏈技術的「混合式洗錢模式」,正成為國際監管的最大挑戰之一。
美國財政部強調,這些被盜加密資產最終被用於支持朝鮮的核子與導彈發展計畫,對全球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為此,美方此次制裁不僅針對個人與銀行,也涵蓋協助轉移資金的虛擬貨幣錢包地址與技術中介公司,企圖從根源切斷朝鮮利用加密市場籌資的途徑。
同時,財政部亦再次警告全球金融機構與科技企業,警惕「隱形滲透」的朝鮮 IT 人員。據美方情報顯示,朝鮮當局長期派遣技術人才以外包形式進入外國金融與區塊鏈公司,偽裝身份、取得內部訪問權限後,暗中協助駭客行動或轉移資金。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此舉不僅是對朝鮮資金網絡的直接打擊,也向全球加密市場釋放出明確信號:任何試圖利用虛擬資產從事非法活動、規避制裁的行為,都將受到嚴厲追責。隨著國際間對加密資產的監管合作加強,朝鮮式的「黑鏈洗錢」模式恐難再有立足之地。
此輪制裁也被視為美國對區塊鏈金融風險治理的又一重大示範,反映出國際社會對加密技術與國家安全議題間微妙關係的深切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