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首提保持合理的宏觀稅負水平 怎麼看?
中國宏觀稅負定調從求「穩定」轉向了需「保持合理水平」。
近期,《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下稱「十五五」規劃建議)全文對外公開,其中在部署財政工作時提出,「保持合理的宏觀稅負水平」。
這是一個全新的提法。1994年中國實施分稅制改革後,宏觀稅負止跌回升,2013年中央首次提出「穩定宏觀稅負」,此後宏觀稅負趨穩。為了激發市場活力,2016年中央提出「降低宏觀稅負」,此後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陸續落地,中國宏觀稅負明顯下降。2021年之後,中央層面再次提出「穩定宏觀稅負」,而此次則提出「保持合理的宏觀稅負水平」。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楊志勇告訴第一財經,目前稅收收入佔GDP口徑的宏觀稅負已經低於13%,與政府需要承擔的公共服務相比,明顯偏低。全球宏觀稅負輕重不一,得和國情結合起來看,要綜合財政支出需要。否則,財政可持續性和政策效能就會受影響。
經過此前多年大規模減稅降費等因素影響,其實中國各類口徑的宏觀稅負均出現明顯下降。以小口徑的宏觀稅負為例,根據官方數據測算,2024年小口徑宏觀稅負(稅收佔GDP比重)約為12.9%,而十年前的2015年這一數字約18%,十年間小口徑宏觀稅負下降約5個百分點。2025年前三季度全國稅收收入增速(0.7%)明顯低於經濟增速(5.2%),今年預計小口徑宏觀稅負大概率進一步走低。
從國際比較來看,2021年時任財政部部長劉昆公開表示,(2020年中國)15.2%宏觀稅負在世界經濟體中比值是最低的,體現了惠企利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