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爆發後 數字人行業開啟淘汰賽

  • 2025-10-30


大模型爆發後 數字人行業開啟淘汰賽

2021年,各種數字人開始出現在直播間、廣告畫面和影視短劇中,橫空出世的「柳夜熙」一度讓數字人成為風口。但在大模型出現之後,談論這一概念的公司卻在減少,取而代之的是AI智能體、AI助手。

一位從事AI虛擬陪伴的創業者向界面新聞表示,市場上的數字人公司越來越少,核心原因在於沒有AI能力。尤其是在3D數字人領域,大模型的爆發實際上對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2024年2D數字人落地較迅速,市場佔比達到70.1%。3D數字人市場份額較小,佔比29.9%。核心原因就在於,3D數字人仍受限於技術的迭代速度。

一位和多傢數字人公司合作過的LED顯示屏廠商CEO向界面新聞表示,數字人行業存在一個現象:頭部公司產品優秀,但整個行業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且GPU成本較高、服務不穩定,難以實現7×24小時無差錯服務。

但無論是在數據還是人才方面,數字人公司都存在一定瓶頸。例如在數據層面,目前文生圖片和視頻等數據已經相對豐富,但涉及人體動作和環境交互的3D數據仍然較為稀缺,而大部分公司沒有積累數據的能力。此外,柴金祥提到,一直以來,做3D內容和研究AI的人才就是「割裂」的,將兩種類型的人才聚集到一起也有難度。

平台化的前提是市場的接受程度。一位行業人士告訴界面新聞,目前很多提供數字人方案的公司,落地領域都集中在展館、文旅景區、教育培訓等場景,工具化的屬性更強。這離不開政策的加持——今年以來,各地發布鼓勵人工智能發展的戰略,促使很多機構重視數字化的應用。

Go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