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分別在行業內部通報最新一期基金市場數據。截至9月末,滬市ETF共760隻,總市值為40003.11億元;深市ETF共555隻,總市值為16255.16億元。滬深兩市ETF總規模已突破5.6兆元,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從券商經紀業務角度看,ETF業務競爭格局呈現出顯著的「馬太效應」,中信證券(600030)、中國銀河(601881)、東北證券(000686)、東方財富等傳統優勢券商的業務規模仍穩居第一梯隊。
業內人士認為,ETF業務已成為券商經紀業務轉型的核心引擎,不僅貢獻可觀的交易和保有量收入,也帶動財富管理、機構服務、做市交易等多條業務線協同發展,其戰略價值在業內已形成共識。
競爭格局趨於穩定 行業進入精耕細作階段
滬深兩市ETF基金市場保持穩健發展態勢。滬深交易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滬市基金產品共935隻,資產管理總規模為40881.95億元。其中,ETF共760隻,總市值為40003.11億元,較上期增長7.65%。深市基金產品共841隻,資產管理總規模為16638.58億元。其中,ETF共555隻,總市值為16255.16億元。截至9月末,滬深兩市ETF總規模達56258.27億元,實現穩步增長。
從券商經紀業務角度看,9月滬市ETF(非貨幣)成交額(經紀業務,下同)排名前五位的券商分別為中信證券、華泰證券(601688)、國泰海通(601211)、華寶證券和東方證券(600958),當月成交額佔比分別為11.24%、11.09%、9.45%、6.46%和5.92%。9月深市ETF交易金額排名前五位的券商分別為東北證券、東方財富、東方證券、東吳證券(601555)和方正證券,與上個月保持一致。總體來看,行業競爭格局趨於穩定,各家券商ETF業務進入精耕細作階段。
券商經紀業務持有的ETF規模方面,截至9月末,滬市持有規模排名前五位的券商分別為中國銀河、申萬宏源(000166)、國泰海通、中信證券和招商證券(600999),市場份額佔比分別為22.75%、16.74%、8.04%、6.87%和4.74%。深市持有ETF規模排名前五位的券商分別為東方財富、東方證券、東莞證券、方正證券和光大證券(601788)。
進一步從券商營業部的交易表現來看,9月滬市ETF成交額排名前三的營業部依次為華寶證券上海東大名路營業部、中信證券深圳深南中路中信大廈營業部、東方證券常熟李閘路證券營業部。深市方面,個人客戶ETF交易金額排名前三的券商營業部依次為大同證券太原分公司、東方財富昌都兩江大道營業部、東方財富拉薩達孜區虎峰大道營業部;機構客戶ETF交易金額排名前三的券商營業部依次為東北證券杭州長樂路營業部、東北證券上海局門路營業部、東方證券上海松江區滬亭北路營業部。
深度嵌入券商經紀業務轉型與升級之路
「ETF業務已成為行業經紀業務的兵家必爭之地」。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ETF業務已深度嵌入券商經紀業務的轉型與升級之路。
ETF業務對券商經紀業務的重要性體現在多個方面。據業內人士介紹,首先,ETF業務是券商財富管理轉型的核心抓手。ETF的透明化和工具化屬性,非常契合財富管理業務從「賣方銷售」向「買方投顧」轉型的需求。投顧可以更容易地利用ETF為客戶進行資產配置和組合管理,推動業務模式轉向以客戶資產增值為核心。
其次,ETF業務是券商多元化收入的關鍵來源。ETF業務能有效串聯起券商的多條業務線。除了直接的經紀業務收入,還能帶動託管、結算、做市等一系列業務,創造更多元的收入來源。特別是做市業務,隨著ETF數量增加,對流動性的需求不斷提升,已成為券商重要的服務收入和利潤點。
最後,ETF業務有助於優化券商的客戶結構與服務生態。ETF同時吸引了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有助於券商整合零售與機構業務。券商可以通過ETF服務各類客戶,例如為個人客戶提供投顧服務,為機構客戶提供流動性支持和綜合解決方案,從而構建更健康的客戶生態。
展望未來,業內人士表示,券商ETF業務的競爭或更加激烈和複雜,從簡單的規模排名轉向綜合服務能力、生態構建能力和戰略前瞻能力的全面較量。在監管層積極鼓勵「長錢」入市的監管導向下,隨著創新產品的不斷湧現,券商需要提前佈局,把握創新產品和政策帶來的新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