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聯儲公布改革方案後,美國銀行政策研究所(Bank Policy Institute)和金融服務論壇(Financial Services Forum)分別發表聲明表示歡迎。
美股週五盤中,包括銀行股在內的大型金融機構股價全線大漲,截至收盤,高盛大漲超4%,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花旗、富國銀行均大漲超2%,美國銀行漲1.56%。
另有分析指出,市場對美聯儲降息將刺激經濟活動的預期,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美國大型金融機構股票走強。根據芝商所美聯儲利率觀察工具,12月降息的概率從數據公布前的約91%跳升至98.5%,而下周降息的概率仍高於95%。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美聯儲內部,上述改革方案卻引起了較大的分歧。美聯儲前首席監管官、現任美聯儲理事巴爾(Michael Barr)在發言稿中表示,他反對提前披露測試內容的做法,認為此舉削弱了測試的可信度。
巴爾指出,這種新模式有可能讓壓力測試變成一個僵化的形式化流程,只會帶來虛假的安全感。更少保守的建模選擇和銀行可能的鑽空子行為,都可能導致測試結果過於樂觀。
美聯儲前銀行政策律師、現任密歇根大學商法教授Jeremy Kress則批評稱,美聯儲此舉是向銀行訴訟「妥協」,沒有任何法律要求必須把壓力測試變成一場「開卷考試」,讓銀行參與出題。這完全是一個政策選擇,而且是一個糟糕的選擇。
其實,美聯儲早在去年12月就曾表示將改革壓力測試流程,但同月,多個行業協會起訴該機構,指責標準「秘密制定」,導致銀行資本要求「反覆無常且缺乏解釋」。這些協會代表的機構包括摩根大通、高盛集團和美國銀行。
另據美媒此前報導,美聯儲已向其他美國監管機構展示了一份修訂方案,大幅放鬆對華爾街大型銀行的資本金要求,這標誌著特朗普上台後金融監管放鬆的最新信號。
部分官員估算,新方案將使多數大型銀行的資本金總體增幅降至3%至7%之間,這一數字遠低於2023年提案中19%的增幅,也低於去年妥協版本提出的9%。擁有較大交易業務組合的銀行增幅可能更小,甚至可能出現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