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準會改革壓力測試 計劃披露測試模型與情境

  • 2025-10-25

 

美東時間10月24日,聯準會公布對大型銀行年度「壓力測試」的全面改革。聯準會的方案目標在於改進部分模型的設計,包括信貸損失、操作風險和證券相關模型。

此外,聯準會還計劃在最終確定下一輪「壓力測試」所採用的「嚴重不利情境」之前,提前徵求業界反饋意見。

此次文件還公布了2026年版「壓力測試」的初步標準,其中最嚴苛的情境要求銀行評估在全球經濟衰退、股市與房地產暴跌,以及美國失業率達到兩位數的情況下將如何應對。

根據新框架,聯準會周五公布了擬用於2026年壓力測試的最嚴重情境假設:

該假設設想出現全球嚴重衰退、風險資產價格大幅下跌、無風險利率下降、金融市場波動劇烈的局面——包括股價在前三個季度暴跌54%。

企業債券利差擴大至5.7個百分點,美國失業率升至約10%,房地產價格崩跌,同時亞洲經濟出現急劇放緩。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情境純屬測試假設,並非經濟預測。

聯準會負責金融監管的副主席、理事鮑曼(Michelle Bowman)表示,她希望能在公開徵求意見後,於2026年測試前正式採納這些改革方案。聯準會理事會已於周五在華盛頓的會議上投票,正式提出該項改革建議。

鮑曼在會議發言稿中指出,目前,「壓力測試」模型、情境設計框架以及具體情境都沒有完全公開或接受公眾評論。這種缺乏透明度的狀況會導致銀行在資本規劃中出現不確定性,使資本要求與實際風險可能不匹配,也限制了公眾對壓力測試過程的理解與監督。

根據新計劃,聯準會將要求監管機構每年在「壓力測試」執行前披露當年的關鍵模型和情境細節。

此外,改革方案還包括將「壓力測試」所使用的資產負債表數據日期從12月31日改為9月30日。聯準會表示,整體調整預計不會對參與銀行的資本要求產生實質性影響。

「壓力測試」是2008年金融危機後引入的監管措施,旨在評估銀行在假設性經濟衰退中能否保持穩健。多年來,銀行一直推動放鬆相關資本監管,認為規則過於繁重,限制了其業務靈活性。

今年稍早,美國22家大型銀行均順利通過年度壓力測試,從而為其增加股票回購和派息鋪平了道路。

Go 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