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多家華爾街分析機構預測,聯準會可能在本月底召開的會議上宣布終止持續數年的資產負債表縮減計劃。
觀察人士指出,由於貨幣市場摩擦加劇可能影響通膨與就業雙重目標的實現,量化緊縮(QT)政策正面臨重大轉折。
分析師認為,若在10月28日至29日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上,通過終止QT來停止流動性回籠,將有助於確保貨幣政策技術層面的平穩運行。
「我們預計FOMC將在本月會議上終止證券減持計劃,」Wrightson ICAP分析師在報告中表示。儘管他們對貨幣市場是否已出現實質性流動性緊張持懷疑態度,但近期短期融資市場的波動「顯然已構成充分警示信號,足以支撐聯準會進入政策正常化的下一階段」。
Evercore ISI的預測團隊在週一指出:「我們認為,聯準會或將在10月會議上釋放結束QT的信號,以期在年末流動性壓力來臨前完成退出。不過實際終止操作可能會在官宣後延遲一兩個月執行。」
傑富瑞分析師則向客戶表示:「我們預計聯準會將在本月底的下次會議上完全終止QT。」但他們同時提到,受房地產市場環境低迷影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的減持進程本就十分緩慢,聯準會或仍會允許這類證券按當前節奏自然到期。
這一政策預期轉變源於近期市場異動:多家金融機構意外動用聯準會常備回購工具(該工具的作用是為金融機構提供以持有的債券為抵押品的快速現金貸款),導致多項關鍵短期拆借利率上漲。
此外,回購利率與有擔保隔夜融資利率(SOFR)的攀升,也印證了市場摩擦的存在。與此同時,聯準會的核心利率目標——聯邦基金利率在4%-4.25%目標區間內持續上探。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市場波動發生之際,聯準會主席鮑威爾在10月14日的講話中曾表示,QT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內」終止。儘管他同時呼應了其他聯準會官員近期的表態,稱金融體系仍保有充足流動性。
聯準會理事沃勒週四在紐約發表講話時則指出,以銀行業準備金規模衡量,「我們已接近金融體系流動性達到合理水平的節點」。
QT進程或將畫上句號
QT計劃的初衷,是收回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為市場注入的流動性。當時,為刺激經濟並穩定債券市場,聯準會大規模購買美國國債與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以壓低長期利率。
2020年春季啟動的這一輪購債計劃規模龐大,使得聯準會的總資產持有規模在2022年夏季增至9兆美元,較此前翻了一倍多。自那以後,聯準會通過允許特定規模的債券到期不續作的方式縮減持倉,目前總資產規模已降至6.6兆美元。
聯準會此前曾表示,其目標是在金融體系內保留充足流動性,以實現對短期利率的有效掌控,並應對貨幣市場的正常波動。但聯準會面臨的挑戰在於,難以判斷「移除多少流動性會導致市場波動失控」,因此華爾街始終難以準確預測QT的終止時間。
傑富瑞分析師在報告中寫道:「當前貨幣市場的波動由多重因素驅動,聯準會的縮表政策便是其中之一。具體原因包括稅收繳納日期、國債拍賣結算等特殊因素,以及短期國債發行規模擴大;而最主要的因素,仍是聯準會持續推進的資產負債表正常化進程。」
不過,由於難以精準判斷「符合聯準會標準的貨幣市場流動性規模」,仍有觀點認為QT仍有延續空間。尤其是目前銀行準備金水平保持穩定,且QT至今主要消耗的是聯準會逆回購工具中的過剩流動性。從數據來看,銀行準備金規模雖有下降,但一段時間以來始終維持在接近3兆美元的水平。
高盛預測團隊在鮑威爾發表講話後表示,「我們現在預計FOMC將在明年1月會議上宣布,縮表計劃將於2月終止」,較原先的一季度末預期明顯提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