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普全球:三分之二成本由消費者承擔
「關稅和貿易壁壘相當於對供應鏈徵稅,將企業現金流轉移至政府;物流延誤和運費上漲進一步放大了衝擊。這實質上是從企業利潤向工人、供應商、政府與基礎設施投資者的財富轉移。」 報告作者、標普全球研究員Daniel Sandberg表示。
今年4月,特朗普對所有進入美國的商品徵收10%的關稅,並對數十個國家徵收 「對等關稅」。自那以來,白宮又陸續對廚櫃、汽車和木材等特定商品或產業加徵關稅。
雖然特朗普政府堅稱主要負擔將由出口國承擔,但標普全球的研究顯示,僅有約三分之一成本由企業消化,其餘三分之二將由消費者承擔。
報告還指出,消費者花更多錢買到的商品卻更少,所以消費者的實際負擔可能不只三分之二。
「總統和政府的立場一直很明確:雖然美國人可能會面臨一段因關稅打破已然讓美國處於不利地位的糟糕現狀而產生的過渡期,但關稅的成本最終將由外國出口商承擔。」 白宮發言人庫什·德賽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作為對關稅的回應,企業已經在轉移供應鏈並使其多樣化,包括將生產轉移到美國。」
此外,美聯儲官員越來越認為,關稅只是對物價的一次性衝擊,不會造成持續通脹壓力。標普分析師也發現市場共識支持此觀點。
市場預期企業利潤率今年將下降0.64個百分點,2026年降幅縮小至0.28個百分點,2027至2028年降至0.08至0.1個百分點。
「2025年是利潤下滑的確定年份,而2026和2027年將驗證市場對再平衡的信心是否合理。」報告寫道,「樂觀情景下,利潤率將最終恢復至關稅前水平,但能否實現取決於企業在技術、成本控制及全球價值鏈重組上的應對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