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五」期間,國內指數投資市場迎來快速發展。截至2025年第三季末,ETF產品數量超過1300隻,規模突破5.6兆元,中國已超越日本成為亞洲最大的ETF市場。
近年來,國內資本市場結構化特徵顯著,疊加投資者結構向「年輕化、線上化」轉變,ETF憑藉「一鍵打包特定板塊核心標的」的優勢,逐步從專業機構主導轉向普羅大眾廣泛參與。
展望未來,機構認為,Smart Beta(一種結合被動指數投資和主動投資策略的投資方式)、指增ETF、跨境ETF等將進一步推動ETF市場多元創新,中央匯金等資金長期穩定增持將為市場提供堅實的支撐,國內ETF市場正逐步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爆款產品」頻現
Wind數據顯示,從2020年末至2025年第三季末,境內ETF產品數量由378隻迅速擴容至1325隻,ETF基金規模由1.11兆元大幅增至5.63兆元。數據顯示,今年7月,中國已超越日本成為亞洲最大的ETF市場。
今年以來,ETF市場擴容進一步提速,前三季ETF產品數量新增279隻,ETF基金規模新增1.9兆元,兩項指標均刷新單年度歷史紀錄。
公募行業今年湧現出諸多行業主題ETF「爆款產品」,市場「真金白銀」的選擇昭示著ETF正在成為投資者參與板塊行情的重要工具。
例如,富國中證港股通互聯網ETF聚焦港股互聯網龍頭,目前已成為全市場規模最大的港股主題ETF,今年前三季基金份額新增近600億份,排在全市場首位;華寶中證全指證券公司ETF、鵬華中證細分化工產業主題ETF緊隨其後,基金份額分別新增超過380億份、230億份;另有15隻ETF份額新增超過百億份,覆蓋港股科技、機器人、銀行、軍工、港股創新藥、金融科技等諸多熱門板塊。
此外,部分ETF的持有人戶數出現大幅增加。對比2025年中報和2024年年報披露的持有人情況可以發現,今年上半年,華安黃金ETF的持有人戶數新增近17萬戶,華夏中證機器人ETF的持有人戶數新增超過15萬戶。並且,ETF的持有人類型也愈發多元,中央匯金、保險、社保、養老金、銀行理財、企業年金、外資、公募、私募、券商、個人投資者等均踴躍參與ETF投資。
「打包式」投資成為趨勢
為何近年來ETF所代表的「一站式」、「打包式」指數化投資方式越來越受到國內投資者認可?
結合市場環境分析,泰康基金認為,目前,新能源、人工智能、高端製造等新興產業加速迭代,傳統行業則在轉型升級中呈現分化態勢,這使得資本市場呈現顯著的結構性特徵。行業輪動速度加快,普通投資者選股難度大幅提升。
而ETF恰好能有效解決這一痛點。泰康基金表示,作為「行業捕手」,ETF在追蹤特定指數後,相當於將該領域的核心標的「打包整合」。無論是寬基指數覆蓋的全市場機會,還是行業指數聚焦的細分賽道,投資者都能透過一隻ETF輕鬆參與,無需再糾結「選擇哪隻個股」。這種「不賭個股、擁抱趨勢」的投資邏輯與基民穩健投資需求高度契合,成為推動投資者風向轉變的重要原因。
越來越多的年輕投資者正積極參與到ETF投資中。景順長城基金聯合國泰海通證券、同花順(300033)等機構發布的《聚力共贏·ETF客戶投資行為洞察報告》顯示,2024年,「80後」投資者以29.98%的佔比成為ETF投資的中堅力量;「90後」以22.15%的佔比、100.42%的年增速快速崛起;「00後」客戶數則同比激增212%,成為增速最快的群體。
在當前ETF市場擴張階段,國海證券策略團隊認為,寬基ETF發揮主導作用,科技、金融等熱點主題ETF迅速崛起。展望未來,Smart Beta、指增ETF、跨境ETF等將進一步推動ETF市場多元創新,中央匯金等資金長期穩定增持將為市場提供堅實支撐,國內ETF市場正逐步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