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達利歐最新表態:當前形勢類似1970年代初 投資者應超配黃金
在週二舉行的格林威治經濟論壇上,達利歐贊同「當前黃金比美元更具避險屬性」這一觀點,並表示投資者應該考慮在資產組合中配置15%的黃金。
達利歐說道:「1971年8月時,我在紐交所交易大廳上班,當時尼克森宣布『你無法拿回你的錢』(美國放棄金本位制度)。當時我想這會是一場巨大的危機,股市將大幅下跌,但結果卻是暴漲。我去研讀了歷史發現,1933年3月發生過完全一樣的事情——換句話說就是讓美元貶值。」
達利歐補充道,當我們在討論資產價格漲跌時,是從貨幣的角度來看,但貨幣本身(的價值)也會上下波動。所以股市迭創新高的同時,黃金也在不斷創出新高完全說得通。貨幣本應兼具交易媒介和財富儲存的雙重功能,但在目前的天量債務和債務供應狀態下,貨幣並非有效的財富儲存方式,自然會轉向另一種財富儲存或持有形式,其中最根本的硬通貨就是黃金——唯一一種人們可以持有、且無需依賴他人兌付的資產。
毫無疑問,達利歐的建議與典型理財思路完全不同。在經典「60%股票+40%債券」的配置邏輯中,由於黃金無法產生利息,投資者通常會被建議控制倉位在個位數百分比。
他也強調,對於持有美元的投資者而言,首先需要明確什麼是真實的美元價值。你持有的真實回報資產,其運作機制主要依賴於信用體系。一旦信用環境發生變化,就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因此,黃金不僅是有效的多元化配置工具,現在的配置時機也很不錯。
順便一提,達利歐也在訪談中提及,他配置在美國市場的金額要比實際需要的多,所以接下來會投資中國(資產)。兩個市場都面對著各自的挑戰,也有各自的優勢。目前許多市場的資產價格相當昂貴,但中國的情況有所不同,部分資產的價格相對而言沒那麼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