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聯準會宣布年內首次降息之後,美國股市迅速點燃了一波「蜜月行情」。伴隨寬鬆貨幣政策的預期與人工智慧(AI)熱潮的持續升溫,市場情緒空前高漲,美股不但擺脫了9月歷來「疲軟月」的標籤,更是一度刷新歷史新高。投資者與策略師們紛紛開始重新審視當下的市場格局,甚至有人將這輪行情定義為短期的「甜蜜反彈」。
美國銀行策略師團隊指出,美國科技巨頭的估值泡沫仍未到頂。以特斯拉、Alphabet、蘋果、Meta、亞馬遜、微軟和輝達為代表的「七巨頭」自2023年3月低點以來漲幅已達223%,但與歷史泡沫週期對比來看,這一數字依然存在繼續擴張的空間。數據顯示,過去10次股市泡沫從低點到峰值的平均漲幅為244%,而當下這七大明星股的本益比為39倍,距離歷史泡沫平均58倍的水平仍有差距,也僅較200日均線高出20%。這意味著,在AI紅利的推動下,它們仍可能是「最佳泡沫代表」。
持樂觀態度的不僅是美銀策略師。Mariner Wealth Advisors首席投資策略師Jeff Krumpelman認為,AI的應用正處於早期爆發階段,巨大的潛在紅利足以支撐更高的市場估值。他強調,AI帶來的生產力提升正在改善企業盈利能力,同時對就業市場也構成正面推動。他還補充,標普500指數的預期本益比雖高達23倍,但與過去相比不可同日而語,如今市場結構已由高成長、高回報的科技和通訊類公司主導,因此傳統估值模型未必完全適用。
然而,市場並非沒有隱憂。一些策略師擔心,降息帶來的「融漲」可能使投資者過度追逐漲幅,最終導致市場過熱。Yardeni Research總裁Ed Yardeni就提醒,貨幣政策放鬆或許難以解決勞動力短缺等深層次問題,反而會刺激投機情緒,使市場上漲更多依賴FOMO情緒而非基本面。John Hancock的Emily Roland也指出,目前環境看似有利,但市場選擇性忽視了潛在風險,壞消息和好消息似乎都被解讀為利多,這種單一邏輯背後潛藏脆弱性。
儘管存在爭議,華爾街主流機構對未來走勢仍然偏向樂觀。富國銀行、巴克萊與德意志銀行紛紛上調標普500目標點位,理由在於企業盈利韌性、AI投資週期以及更寬鬆的聯準會政策。與此同時,花旗、Fundstrat和Evercore ISI等機構則保持謹慎,認為高估值與市場集中度過高可能增加短期波動性。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老牌投資人已將當前AI驅動的市場狂熱與過去的泡沫相提並論。Smead Capital的Bill Smead直言,這場狂熱終將迎來破裂時刻,集中度過高的標普500指數或將成為風險引爆點。
總體來看,美股正處於機遇與挑戰並存的關鍵節點。降息與AI無疑點燃了新一輪上漲的火焰,但在高估值、過度投機與潛在經濟隱憂交織之下,未來行情或許不會一帆風順。投資者在享受「蜜月期」的同時,也需保持足夠的理性與警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