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9月18日,前幣安執行長趙長鵬(CZ)罕見地在社群媒體發布了一張與比特幣或BNB無關的圖表——它展示的是新晉去中心化永續交易所Aster的原生代幣。短短數小時內,該代幣價格飆升400%,這一動作不僅被視作公開的祝賀,更像是向Hyperliquid發出的戰書。CZ雖已離開幣安的管理台前,但憑藉影響力仍能撬動市場情緒,而他對Aster的支持更是讓DEX競爭升溫。
Aster並非空降的新秀。它誕生於2024年底,由收益協議Astherus與永續合約平台APX Finance合併而成,目標直指Hyperliquid的市佔率。其優勢在於跨鏈佈局,整合BNB Chain、以太坊、Solana和Arbitrum的流動性,解決多鏈資產碎片化問題。上線至今,平台已服務200萬用戶,累計交易量突破5000億美元,顯示出不容忽視的成長性。
與Hyperliquid自建公鏈的垂直整合模式不同,Aster選擇依托現有公鏈生態。這種路徑雖然帶來技術複雜性,但換來的是更廣泛的覆蓋和與其他DeFi協議的組合效應。例如,用戶在Aster上既能獲得BNB質押收益,又能賺取交易手續費,還能通過其穩定幣USDF形成流動性閉環。特別是「隱藏訂單」機制和高槓桿選項,為交易者帶來更靈活且具有差異化的體驗。
不過,挑戰依舊顯而易見。Hyperliquid目前掌握著70%的去中心化衍生品市佔率,日交易量超過8億美元,其代幣HYPE也因強大的回購機制形成穩固的價格支撐。相比之下,Aster雖然在代幣經濟學上強調社區分配(53.5%分配給用戶與獎勵),但短期回購力度不足,TVL更從高點20億美元迅速回落至6.55億美元,暴露出用戶黏性與持續採用上的隱憂。
值得注意的是,Aster背後有幣安生態的深度支持。YZi Labs早在2024年便投資其前身Astherus,並通過與Pendle、Venus、PancakeSwap等協議合作,打造出一個跨鏈流動性與收益的網絡。這意味著,Aster不僅是一個獨立項目,更是幣安生態體系中對抗Hyperliquid的重要棋子。
未來,Aster計劃推出基於零知識證明的隱私方案及自研Layer 1公鏈Aster Chain,以強化技術壁壘。但問題在於,它能否真正撼動Hyperliquid的根基,還是僅僅成為幣安的一次昂貴「對沖」?這場「DEX戰爭」最終會走向市場格局重塑,還是一場曇花一現的資本狂歡,仍有待驗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