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密資產託管巨頭BitGo正式遞交IPO申請,計劃以“BTGO”為代碼在紐交所掛牌,市場普遍認為這將是「加密託管第一股」。作為一家成立於2013年的老牌Web3基礎設施服務商,BitGo的成長路徑並非偶然,而是機構化浪潮推動下的必然結果。
BitGo最初以多重簽名錢包與私鑰管理起家,客戶以比特幣早期玩家為主。隨著機構資金入場,公司逐漸擴展至合格託管、自託管錢包、流動性服務和API技術等全棧式業務。截至2025年6月,BitGo已在全球100多個國家為4600家機構與110萬用戶提供服務,託管資產接近1000億美元,並與高盛等傳統金融巨頭建立合作關係。
財務數據則呈現「高營收、低利潤」的結構。2025年上半年營收達41.9億美元,同比飆升近四倍,但淨利潤僅1260萬美元,同比下降近六成。原因在於技術研發、合規審查及全球牌照佈局等高投入,短期壓縮利潤,卻為長期規模化發展鋪路。BitGo顯然選擇了「利潤換份額」的擴張策略。
在已上市的加密企業中,Coinbase、Bakkt和Galaxy Digital雖也涉足託管,但並非主業。BitGo的優勢在於定位純粹,不受交易所業務牽制。如果上市成功,它將成為行業標杆,也可能刺激Anchorage、Fireblocks等同行加速IPO。尤其是BitGo的「中立平台」特質,使其在不依賴單一交易所或鏈生態的情況下,能夠扮演各方信賴的後台服務商。
隨著主權基金、保險機構、家族辦公室等傳統資本加快進入加密市場,對合規、安全託管的需求日益強烈。未來託管服務將演進為API驅動的底層金融基礎設施,深度融合支付、清算、風控與審計功能。若說Coinbase的上市標誌著「交易時代」的到來,那麼BitGo的IPO則象徵著「合規託管時代」的開啟,其市場表現將成為衡量加密基礎設施成熟度的重要風向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