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9月,美聯儲宣布再度降息25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調整至4.00%—4.25%,這是自去年12月以來的首次動作,也意味著本輪降息週期累計已達125個基點。市場早已預期此舉,FOMC會議前利率期貨已顯示降息概率接近九成。儘管如此,美國總統特朗普依舊在社交平台上頻繁施壓,要求美聯儲採取更大幅度的寬鬆政策,增加了未來降息路徑的不確定性。
實際上,此次行動不僅是美國本土金融政策的調整,也引發了全球央行的跟隨效應。加拿大、阿聯酋和卡塔爾等國央行在美聯儲決議前後紛紛宣布降息,全球範圍或將掀起一輪新的寬鬆潮。業內普遍認為,美聯儲當前採取的是「預防式降息」,旨在應對就業放緩、通脹高企與潛在經濟衰退的多重風險。
市場對於後續降息的預期明顯升溫。根據利率期貨數據,10月和12月再次降息的可能性已超過九成,甚至不乏機構預測,美聯儲或將在明年1月前連續四次各降息25個基點,屆時利率區間可能下探至3.375%,與中性利率水平相近。
在資產表現方面,本次降息迅速帶動市場行情:美股短線拉升,中國資產延續強勢,恒生科技指數表現突出;黃金價格創下歷史新高,美元指數則大幅下跌,10年期美債收益率跌破4%。歷史經驗顯示,預防性降息往往對股票市場更為有利,尤其是港股的彈性表現格外亮眼。方正證券數據顯示,降息後半年,港股平均漲幅超三成,顯著領先於美股、歐股等主要市場。
不過,也有機構提醒當前市場對寬鬆的押注或過度樂觀。一旦通脹再度上行或就業數據逆轉,寬鬆預期的修正可能引發資產波動加劇。與此同時,美元的持續走弱推動人民幣等非美貨幣被動升值,疊加外資加速流入,中國市場短期內或將受益,但未來仍需密切關注經濟基本面與政策信號。
整體而言,美聯儲的降息標誌著全球貨幣政策再度轉向寬鬆,港股及新興市場資產有望迎來階段性利好,但在不確定性加劇的環境下,投資者仍需保持謹慎,靈活應對市場波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