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金額多寡,時間先後,曾經進出市場的人,都有求是先生的體驗。接下來的幾章,我們會學到幾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這些事情都在現代神話故事中鮮明的提到。
第一件事就是上述問題的答案。如果我們找一百個操作者,問他「要在市場上成功,我們應該.......?」的問題。
那麼我們會得到很多不同的答案。我敢打保票,絕對沒有一個人會給你正確的答案。正確的答案已經在神話故事中很戲劇的提出來了。
第一章中史洛門引述的一段文字中,曾經提出這個問題,現在復述如下:
「在市場中成功,背後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用另一種方式說應該在下列句子的空白處填入什麼字:為了在市場上成功,我們應該......?
能夠在市場上成功的人,他們是否有意無意間,遵循某些共同的事情?
請深思一分鐘,看你能不能確定求是先生做了什麼......真正做了什麼,以致能在市場的遊戲中獲勝。請務必記住,當你看完本書時,你會覺得,本書所寫的大部分內容,是你早已知道的。但是在你翻開下一頁之前,我向你挑戰,請你就上述問題至少提出三個答案。給你提示:答案是一個名詞。
如果你猜的名詞是「投降」,恭喜你,你是班上的資優生。
求是先生賠錢時做錯了什麼?事實上,他做錯了一大堆事。其中一件就是他竟敢與市場對抗。市場走勢對他不利.....市場與他為敵......取走了他的錢。
那麼他又做對了什麼事呢?他作對的事是在戰役中豎白旗投降。他不再逆流而上,而是回過身來順流而下。
史洛門說了一個真實的故事:
「我認識一個極為傑出的專業操作者,我們不妨稱他為羅伯。羅伯經常在每週大筆進出市場。當時我還是一個新手,在芝加哥開始操作時,運氣還不錯,有一陣子還在他旁邊操作。我們是所謂的『樓上』的操作者(在經紀商或自營商公司裡完成交易,不需要到交易所);操作地點是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旁邊一棟大樓的辦公室裡。
有一天早上,我很早就進到辦公室,發現羅伯一個人在裡面,那時我們操作的是S&P500的股指期貨,很自然的我隨口問他,對當天的走勢有什麼看法。他的回答令我大吃一驚。
『我不知道』羅伯說。
『那是因為你不想告訴我了』我說。
『不』,羅伯說『我告訴你的是實話。我對市場會怎麼走,一點概念也沒有。』
那時我不禁有點害怕起來,我用一種空洞的眼神看著他,因為我根本不知道他在說什麼。
最後我終於擠出話來:『羅伯,你顯然是這裡最出色的操作者之一,你真的對今天市場會怎麼走,一點概念也沒有?』
『不騙你』
『那麼...那麼....你怎麼操作?』
『告訴你你也不會相信的,』羅伯說『你真的不會相信的。』
『或許你說的沒錯,不過,不妨試試看。』
羅伯看著我說:『好吧,』他說:『這麼說吧,如果市場上漲,我會買一些。如果漲得更多,我會多買一些。如果再漲,我會再買一些。如果市場下跌,我會賣出一些。如果跌得更多,我會多賣一些。如果再跌,我就再賣一些。』
這聽起來是不是很愚蠢?荒唐?過分簡單?那時我聽不懂這番話(想當年,我還是一個愣頭愣腦的傻小子),後來才知道,那天早上羅伯告訴我的,就是操作的不二法門。後來我在其他每一位成功的操作者身上,都看到這一點。
說穿了,那就是:
『他們決不,從不讓任何有關市場的意見,阻礙自己的操作。』
..............
『為了在市場上成功,我們應該投降』
『向市場低頭,是有放棄一切的意思在裡面,這表示我們將放棄關於市場的一切寶貴意見、判斷與結論。這件事情之所以這麼難以做到,是因為我們之間許多人,經年累月投下無數心血研究市場,累積下來自以為與眾不同的高見。
換句話說,我們在自己認為了解的事情上,已有相當大的投資。特別是,但我們想到綜合兩者之長時,要放棄自己所學尤其困難。我們會問:「為什麼不可以呢?為什麼不可以兩種並用了?--亞當理論和我們的工具箱裡面已有的東西不能相容並濟嗎?」
可惜,就是行不通。除非我們了無掛礙的來接近市場,否則免談。我們可以這樣說:「亞當就像個嫉妒心強盛的情婦」。
他要求我們一無所知的接觸市場。
只要我們接近市場時,內心想到自己對她多少有點了解,那麼失敗的種子便已經種下了。這並不是說我們一定會賠錢。任何良好的系統和方法,幾乎都可以賺上一陣子錢。但是我們食古不化的本性,遲早會露出尾巴。(而且經常是很早就出現,不用等很久)。
為什麼?因為市場不斷在變化,只有全然無知的人,因為擁有充分的彈性,才能適應時時刻刻的變化。要不是如此,我們會為了保護某種倉位動彈不得:『他本來應該是這麼走的』。
胡說八道。真正重要的是它正在走哪一條路?現在怎麼走?用另一種方式說:
要在市場上獲得真正的成功,我們必須用五歲孩子的眼光來看它們。
因為假使五歲小孩真的在乎,而去注意市場的話(我不得不承認,他們實在是太聰明瞭。不會去做這種事;他們寧可在太陽底下玩耍),他們不會有日積月累的任何包袱。他們的眼光是全新的。」『為了在市場上成功,我們應該投降』。